搜尋此網誌

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鈣的副作用

衛生署及美國責任營養理事會(Council for Responsible Nutrition,CRN)公布的資料都指出,成人每天最多可以攝取2,500mg的鈣。鈣的攝取如果超過這個上限,可能會抑制某些藥物(如:四環素tetracycline)和礦物質(如:鐵)的作用,長期下來可能形成腎結石。攝取過量的碳酸鈣,還可能令腎臟受損和引起其他鈣中毒的問題。

制酸劑(胃藥)的主要成份就是碳酸鈣,未經螯合作用的碳酸鈣和鈣鹽雖然很快就能中和胃酸,但長期使用反而會使胃酸回流。

人體單次吸收鈣的上限約為500 mg,一次補充太多的鈣可能會引起不適,但分成兩、三次來吃,便能減輕不適反應。

檸檬酸鈣、乳酸鈣和葡萄糖鈣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可以在三餐之間服用,而不會影響鐵或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其他類型的補鈣劑最好在餐後服用。

補鈣劑不能跟大量的纖維素或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同時服用,否則鈣被腸道吸收之前,就會跟著纖維素或草酸被排出體外。

想要增加人體對鈣的吸收,每天應該從日曬、強化食物或營養補充品攝取400 IU的維生素D。鈣與維生素D不一定要同時服用。

資料來源:健健康康網 - 鈣的副作用

鈣片的種類和比較

鈣含量的多少並不能作為判斷鈣片品質的標準,
消費者應該考慮吸收率的問題。

鈣質補充品 鈣元素含量
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 40%
磷酸鈣(dicalcium phosphate) 38%
骨粉(bone meal)31%
羥基灰石(hydroxyapatite)30%
牡蠣殼(oyster shell)28%
白雲石(dolomite)22%
檸檬酸鈣(calcium citrate)21%
乳酸鈣(calcium lactate)13%
葡萄糖酸鈣(calcium gluconate)9%


值得注意的是,鈣含量的多少並不能作為判斷鈣片品質的標準,消費者還應該考慮吸收率的問題。碳酸鈣和白雲石、骨粉、牡蠣殼等補鈣劑,屬於比較便宜的鈣質來源,其中碳酸鈣的含鈣量最高,但卻很難被人體吸收

鈣片必須在胃酸中溶解後,才可能被消化吸收,而研究顯示40%的停經女性大多有胃酸不足的情況,因此只能吸收碳酸鈣中20%的鈣含量。

此外,骨粉、白雲石和尚未精煉的碳酸鈣可能含有過量的鉛,除非製造商能提出完整的成份檢驗報告,否則不建議消費者服用 。

吸收率較佳的鈣質補充品應該是螯合鈣(calcium chelates),如:檸檬酸鈣、葡萄糖酸鈣、乳酸鈣,以及天然螯合的珊瑚鈣和牛奶鈣等新興產品。螯合鈣的生物利用率(bioavailability)較高,也是說人體比較容易消化和吸收其中的鈣元素,尤其是胃酸不足的人更應該選用螯合鈣。

一般來說,螯合鈣的價格比較貴,但是為了健康,多花點錢還是值得的。近兩年在美國極為暢銷的珊瑚鈣,除了含有豐富的螯合性碳酸鈣之外,還有多種人體必須的微量礦物質,可以說是來自大海的超級營養素。

摘錄自:健健康康網 - 鈣片的種類和比較

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如何抽取骨髓?有何後遺症?

如何抽取骨髓給病人?
當捐髓者準備捐出骨髓時,醫師會讓他進入開刀房裡,先接受全身麻醉,然後使用特殊的抽髓針,從捐髓者身上兩邊腸骨處來抽取骨髓

需要抽多少?
骨髓就如同血液一般,通常要抽多少是依受髓者病人體重來決定,一般抽取骨髓約每公斤病人體重1015㏄的骨髓然後再經過過濾處理後裝入血袋中,即可經由病人的中心靜脈輸入病人體內而完成骨髓的輸注。

是否會抽乾骨髓?
這也是捐髓者所最關心的,骨髓捐贈不同於其他的器官捐贈,因骨髓的再生能力非常強,每天產生約70㏄新的血液,因此一般捐過骨髓後約經1至2週左右即可完全恢復;因此抽骨髓是不會抽乾的。
 
骨髓捐贈後有什麼併發症或後遺症?
根據研究報告其發生機會極其微小,一般抽過後會有些許痠痛及偶有發燒現象,經治療可完全康復。

摘錄自:骨髓移植十問 - 血庫主任暨血液腫瘤內科 張肇松副教授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泌乳激素瘤

沒懷孕有乳汁?竟患泌乳激素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女性朋友若沒有懷孕卻分泌乳汁千萬別大意!小心腫瘤作祟

一名35歲的洪小姐因自己沒有懷孕卻有乳汁而到台北醫院乳房外科求診,經抽血檢查發現泌乳激素異常,並發現有一個小於1公分直徑的腦下垂體腫瘤,乳房外科林水龍院長確診為『泌乳激素瘤』,經治療後,目前已無乳漏現象。

林水龍說,導致泌乳激素昇高的原因如懷孕、運動、壓力,或甲狀腺機能過低症、慢性肝腎疾病、胸部創傷、腦下垂體腫瘤、中樞神經及下視丘疾病等;腦下垂體瘤有很多種,洪女士所患為泌乳激素瘤,一般為良性腫瘤,偶有惡性。症狀如月經不正常、不孕症、乳漏症,女性發生率較男性高。

林水龍進一步說明,泌乳激素是腦下垂體所產生的內分泌荷爾蒙,主要的功能為促進女性乳房乳汁分泌,產後除非哺乳,否則泌乳激素將會降低。泌乳激素正常值為30ng/ml以內,生理性或藥物因素影響多在100ng/ml以內。而腦下垂體腫瘤超過一半以上無臨床症狀,若產生症狀則包括腫瘤對其週圍結構,特別是視神經及其交叉的壓迫造成頭痛、視力模糊。

治療『泌乳激素瘤』的方法有藥物或手術治療。林水龍指出,藥物治療如可抑制泌乳激素。微小腫瘤經治療後,約80%病患的泌乳激素值會恢復正常值,巨大腫瘤約有60%病患的泌乳激素值會恢復正常。而10%的病患對藥物無反應。至於腫瘤大於1公分以上、對藥物無反應或有神經相關症狀,則可考慮手術治療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正確減重


吃太少更慢瘦! 正確減重報你知

 
想減肥,很多人第一個念頭就是少吃,但你知道嗎,吃太少反而可能讓你減肥的進度更慢。每天三餐總熱量低於1200卡,一開始可能體重會快速下滑,但是兩週之後,就怎麼減都減不下去,而且一吃多立刻就體重上升。醫師建議節食也不要節過頭,熱量至少都要在1200卡以上。怎麼減才最有效率,醫師也透露小撇步,來看今天的生活大百科。
 
早安早安,早上九點鐘,林小姐準備進到辦公室準備吃早餐,早餐就一杯咖啡啊,中午到了可以多吃些了吧,是多了點,不過也就是一個御飯糰,那晚餐勒,一拿出來,蛤,一份沙拉,就吃這樣啊。愛美只好忍住口腹之慾,我們幫林小姐算一下這樣一天三餐的熱量,早上的咖啡103卡,午餐的飯糰184卡,晚餐的沙拉只有45卡,三餐加起來332卡,哇,這樣瘦身效果一定很棒。

但林小姐說怪的哩,第一個禮拜很有效,第二個禮拜節食這招卻完全失效。醫師說不怪,就怪你吃太少,身體自然幫你節省熱量消耗。醫師建議只要慢慢節食,不需要太激烈的少吃,固定三餐時間進食,等到六週過後,節食已經不能瘦,再配合運動,就會一天比一天還要瘦。

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吃對食物 減重效果大




運動後1小時吃對食物 減重效果大


我們都知道想要減重,除了控制飲食外,就是要多運動,不過,運動後究竟要多久、才能吃東西而不會變胖,各界說法都不太一樣。今天有醫師就建議,如果要練肌肉,最好是運動後立刻喝高蛋白飲料、不過如果只是想要減重,最好是運動後一個小時、再吃東西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助理教授蕭敦仁==
運動完三十分鐘內
肌肉有優先選擇權
也就是進到體內的營養素
會優先進到肌肉
進到肌肉做什麼
也就是製造比較多的肌肉量出來
假設你是要短期趕快體重下降
就不要在運動完一個小時內
去吃固體食物

醫師指出,運動後攝取高蛋白飲料,例如低脂牛奶,就可以促進肌肉吸收,專業運動員甚至會一邊運動一邊攝取高蛋白飲料,不過一般人並不需要這麼大的攝取量,在運動過後休息半小時再進食,也可以充份攝取營養,基本上只要運動消耗的熱量大於攝取的熱量,再搭配低油低鹽的飲食,就可以達到減重的目的。
記者黃亦如莊志成 台北報導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減肥非吃抗性澱粉

不吃澱粉,減肥根本無法成功。

理由一:沒有澱粉型肥胖這回事
20年來台灣人白米愈吃愈少,還是愈來愈胖,所以根本沒有澱粉型肥胖這件事,和先進國家最苗條的日本相比,台灣人一年吃48公斤白米,日本人還吃57公斤。

理由二:不吃澱粉讓你沮喪
對你丈夫、小孩嘮叨?或是對計程車司機大吼?最近發表在《內科醫學檔案》的研究發現,減肥中吃澱粉的人比較快樂、平靜,而不能吃澱粉的那組表示減肥壓力大。原因在於攝取澱粉可以幫助色胺酸進入腦部合成血清素,血清素可以帶來活力,也能對抗壓力引起的狂吃行為。

理由三:不吃澱粉無法持久
6天或6星期不吃澱粉都已經很難,更何況控制體重是一輩子的事,不吃澱粉怎麼可能維持一輩子?

理由四:不吃澱粉讓你小腹突出
譴責澱粉是造成你下半身肥胖的元兇?你可能找錯對象。根據美國國家消化疾病協會研究,小腹突出是便秘的徵兆。便秘卻可能是不吃澱粉或少吃澱粉的結果。一個研究發現,68%參加低澱粉減肥法的人有便秘現象

理由五:不吃澱粉反而讓你食慾旺盛
高蛋白減肥法常失敗是因為減肥的人會很想吃澱粉,喪失控制食慾的能力,就像身體需要水,想喝水的慾望就會優於其他需求,一旦喝水的需求被滿足,感覺就好多了,澱粉也一樣。

減肥時要吃對澱粉
到底,減肥時該怎麼吃澱粉?綜合專家與國際最新的研究,可以先做以下三個改變。

1.主食儘量選擇含抗性澱粉食物
澱粉類最新的觀念是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包括香蕉、地瓜、馬鈴薯、糙米、豆類都是抗性澱粉高的食物。只要將每天吃的澱粉類的5~6%以抗性澱粉取代,就能達到減重的效果
雖然有不利因素,因為台灣全穀類贗品盛行,全麥麵包、全麥餅乾、五穀粉、五穀飯幾乎都不是真的全穀類。只有將白米改成糙米,白麵條改成全麥麵條是可行的辦法。

2.無論如何都避開糖
糖是空熱量,沒有營養價值,所有甜點、餅乾、紅糖、蜂蜜、果醬、手搖飲料、在咖啡裏加糖都要禁絕,想吃甜食時,只能從水果中攝取糖分。
研究建議人們在控制體重時,應限制食用果糖糖漿的食品。因為果糖會形成更多的三酸甘油酯,從而使人更快肥胖。因為其他糖類會經由糖類攝取的交通警察肝臟決定,部份拿來作為能量使用,多餘部份儲存成肝糖,但果糖會繞過肝臟,進入新陳代謝。

3.不吃餐間的零食
減肥的人會發現,肚子明明不餓,但很想吃東西。這是因為長久以來,嘴饞時,就習慣吃點東西,否則全身不對勁。「餓也是一種習慣,」劉燦宏醫師解釋。如果每天固定在同一個時間要吃東西,當時身體就會分泌餓素,催促你進食。
只有大腦才能減肥
任何一種飲食法只要你遵守,都會有效,重點不是在節食的方法,而是一開始下定決心,最大的挑戰是找到動力。

摘錄自: 要瘦,就要吃澱粉

椎間盤突出 內視鏡手術傷口小

2008/06/17

【聯合報/記者郭勝恩/嘉義報導】
傳統椎間盤手術總讓患者憂心神經受損,嘉義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採用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傷口不到1公分,術中還能清晰看到神經回復正常脈動,目前已完成30個成功病例。

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醫師裴有成昨天表示,包括椎間盤突出等脊椎患者常擔心手術風險,多數傾向避免動刀,能吃藥控制就好,直到病情嚴重,不良於行,大、小便失禁,難以忍受才勉強接受手術治療,術後還擔心的問醫師「會不會再復發」?

裴有成說,傳統的椎間盤切除手術雖然能達到止痛效果,但手術傷口大,住院及恢復時間較長,且需切除部分椎板並撥開神經,容易出現肌肉及神經損傷的風險,如果又發生殘餘椎間突出再壓迫,將增加二次手術的危險性與困難度。

隨著內視鏡的研發,由腰側放入內視鏡到椎間盤,將壞死、退化的軟骨切除,又能清楚見到脊椎神經回復正常脈動,且不會破壞脊椎關節面及椎板,維持脊椎結構體的穩定度;手術採局部麻醉,傷口小於1公分,出血少,過程又有影像錄影,患者保持清醒,能與醫師互動對話,減少神經拉傷的機率,復原又快。
【2008/06/17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椎間盤突出 內視鏡手術傷口小

正確快走 輕鬆享瘦

  • 2012-11-16
  • 中國時報
  • 邱文秀/台北報導

穿上運動鞋,注意姿勢,健走是適合任何人的運動方式。(本報資料照)

每天善用一小段時間,只要有能力步行,人人皆可健走,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也認為,「走路是人類最好的醫藥」。如果每天維持健走運動習慣,可以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機會等。

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理事長劉政煒說,健走是一項從3歲至99歲都可從事的運動,便利性與安全性皆高。

劉政煒說,不論是在室內或室外健走,只要是運動都建議穿上鞋子,只要吸震效果以及包覆性好的鞋子便可。

上半身須注意:
1.手肘屈曲成90度,可節省擺臂力氣,避免快步走時肩膀拉傷受傷。
2.往前擺至上胸往後擺至腰,加上手的擺動可提高消耗熱量的效果。
3.身體要向上延伸,感覺頭頂有一條線把身體往上拉,較不易彎腰駝背。

劉政煒說,健走時下半身注意事項為,腳跟先著地以降低衝擊性膝蓋要放鬆,不要繃緊直著腿走才不會受傷;「快步走」非「大步走」,否則步伐大、暖身不足容易受傷。

摘錄自網址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00302/112012111600064.html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挑鞋的秘訣

人一生約會走402千公里, 等於繞地球赤道5周, 為了走更長遠的路,絕對要選一雙好的走路鞋。


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防癌飲食原則

  • 維持理想體重
  • 均衡的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1.奶類、2.肉魚豆蛋類、3.五穀根莖類、4.蔬菜類、5.水果類、6.油脂類
  • 少油、少鹽、少糖飲食原則
  • 每天至少吃3-5份蔬菜及2-4份水果、宜多選擇深綠色及紅黃色之蔬果
  • 選未加工之全穀類、以增加纖維及維生素攝取
  • 每天能攝取35種不同食物。蔥、薑、蒜、鹽、糖、醋、醬油、都分別各算一種。早、午、晚、主食、蔬菜、水果都不同。
  • 少吃煙燻、鹽漬、炸、不吃發霉等食物
  • 減少油脂的攝取量至總熱量30
  • 多吃抗氧化性營養素:維生素ACE
  • 深綠色及紅黃色蔬果:綠葉菜、胡蘿蔔、紅心蕃薯、南瓜、木瓜
  • 含維生素C豐富之食物:柳丁、葡萄柚、文旦、蕃石榴、木瓜
  • 含維生素E豐富之食物:芝麻、綠葉菜、小麥胚芽
  • Indol之食物:綠花菜、白花菜、芥蘭菜、青江菜、小白菜、白蘿蔔
  • 含硫之食物:洋蔥、大蒜
  • 其他抗癌食物:香菇、白木耳、人蔘、黃耆
  • 烹調方法:多選擇烤、滷、蒸、煮;適度用炒、煎;適度用炒、煎;少用油炸的烹調方式
  • 烹調時常用到調味料、宜選擇較少油脂-->醬油、醋、酒、蕃茄醬。避免選用高油脂-->芝麻醬、沙茶醬、沙拉醬
  • 注意一天所攝取的份量【每日飲食指南】
奶類
蔬菜
水果
主食類
肉魚豆蛋類
油脂類
1-2
3-4
2
3-6
4
2-3湯匙
摘錄自:多吃蔬菜有益健康、減少油脂增加健康

反應靈敏度

訓練腦部神經,提高眼、手、腦的反應靈敏度,並可預防老年衰退。

只需把滑鼠對準出現的數字,從133依次指一遍,不需按滑鼠鍵,指對了該數字就會自行消失,整個過程所需時間越短越好。

*2分鐘,及格(老年)
*1.5分鐘,良好(中年)
*1分鐘,優秀(青年)

http://www.chezmaya.com/jeux/game33.htm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中年人 必備食材




逾40歲中年人 必備8食材


(中央社台北28日電)研究顯示,打從30歲起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平均每10年降低7%,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升高,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膽固醇和血壓就會攀升,但有8種食材已證明能協助對抗這些毛病。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8種食材分別是燕麥、櫻桃、杏仁、多脂魚肉、大豆、番茄、全脂奶以及雞肉。

★燕麥:燕麥含可溶性纖維β-葡聚糖(beta-glucans),有助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此外,燕麥含有獨特抗氧化成分燕麥醯胺(Avenanthramides),能預防動脈硬化
研究人員認定,每天僅吃3公克燕麥,就足以降低總膽固醇5到10%。
據估計,總膽固醇每降低1%,罹患心臟病風險就降低2%。

★櫻桃:櫻桃含豐富抗氧化成分花青素(Anthocyanin),有助對抗多種中年常見毛病,包括痛風和關節炎等。

★杏仁:可改善血糖濃度以及協助降低壞膽固醇和增加好膽固醇(HDL),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多脂魚肉:這些魚肉含有的Omega 3脂肪有助降低心跳速率和血壓,以及降低心律不整風險。Omega 3脂肪的最佳來源包括鮭魚、鯖魚、鮪魚、沙丁魚和鯡魚。為獲得最佳益處,每週必須吃至少4次。由於Omega 3脂肪不耐高溫,最好是低溫烹調,以生魚片方式生吃,可保護此有益脂肪。

★大豆:大豆含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s)能降低膽固醇、增加停經後婦女骨質密度以及改善男性生殖力

★番茄:番茄是抗氧化成分茄紅素(lycopene)的優良來源,有助預防癌細胞形成及擴散,以及預防動脈硬化。研究顯示,運動20分鐘後喝150cc番茄汁,有助預防攝護腺癌、肺癌、胃癌和心臟病。番茄加熱後,茄紅素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全脂奶:全脂奶有助對抗與年長有關的肌肉質量減少,尤其是50歲以後。研究顯示,運動後喝全脂奶有助增加肌肉質量

★雞肉:雞肉是蛋白質的豐富來源,有助增加肌肉和協助有效控制體重。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生薑 預防心血管疾病


生薑切片每日一片 預防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葉臻/綜合報導)以第一次腦中風患者來說,如果不注意,往後復發的機率不小。根據美國在1989年做過調查,首次中風的病人,有1/3在2年內復發。10年後,2年內復發的數字降低了,但5年內的復發率仍約1/3。該如何降低復發率呢?研究顯示,讓腦血栓中風患者服用阿斯匹靈可以明顯降低中風,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復發的機率,而這也是目前醫學界的共用法。

在以前,長期服用阿斯匹靈可能引起胃潰瘍,而現在阿斯匹靈在製作上已做了重大改良-在藥片外包一層膜,這層膜在胃裡不會破,到了腸裡膜才會融化而發揮藥效。因此即使長期服用,也不會導致胃潰瘍。

中醫師朱曉平表示,中風、冠心病等病是由血栓造成,即血管被血栓堵塞了,和血小板聚集有直接關係。阿斯匹靈治中風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能抑制體內血栓素A2(TXA2)的合成;它恰好是啟動血小板功能的關鍵。當阿斯匹靈抑制了血栓素A2,相當於降低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就不會輕易聚集,形成血栓,因而降低中風、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生率。

若還是不願長期服用阿斯匹靈的人,朱曉平醫師建議可以食用生薑這個偏方來成功預防心血管疾病。方法很簡單,即把生薑切成薄片,每日至少吃ㄧ片。薑只是一種食物,長期吃也沒有副作用,薑含有生薑酚、薑烯酮、薑油酮、去氫薑二酮等成分,這些成分能抑制血栓素A2合成,降低血小板功能,使之不容易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機率。尤其是生薑中的「薑酚」,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上,和阿斯匹靈相差無幾,所以無需擔心天然食物的療效不佳。這個簡單的小方法不但罹患冠心病胸痛、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可以用來治療,一般人用來保健身體,讓預防勝於治療。

不酗酒、不鬱卒 癡呆不來找




《失智症》不酗酒、不鬱卒 癡呆不來找


曾有一項美國大型研究發現,中年出現憂鬱症症狀,到了老年罹患失智症風險約增加百分之二十。研究人員也發現,從憂鬱症發生時機點可預測失智症類型,若是老年得憂鬱症,多半與阿茲海默症有關。如果是中年得憂鬱症,則與血管性失智症較緊密

研究人員分析一萬三千多人醫療紀錄,從四十、五十歲追蹤到八十多歲,再與沒有罹患憂鬱症的人做比較,結果發現,中、壯年罹患憂鬱症的人,老年較容易產生失智症。如果到了老年被診斷出有憂鬱症,失智風險更增加百分之七十。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一般精神醫學檔案」期刊。

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袁瑋表示,像酗酒、身體缺乏維生素B1都可能產生類似失智症症狀。有研究指出,助眠劑也會增加失智症發生機率。

另外,當身心壓力過大,容易造成體內類固醇濃度飆高,大腦海馬迴也容易受到傷害,此時也可能出現憂鬱、失智等症狀。

事實上,憂鬱症、阿茲海默症早期表現很相似,都常有記憶力下降症狀。要如何區分兩者差別?袁瑋醫師指出,憂鬱症患者記憶力大多是在幾個月內突然變差,而阿茲海默症多為慢性症狀,記憶力逐漸喪失,等忘東忘西症狀變得很明顯,往往症狀已持續一段時間。

其他差別在於,當詢問憂鬱症患者問題,患者不記得答案多直接回答:「我不知道!」但失智症患者可能就會隨便回答一個答案,似乎不太在乎答案是否正確。此外,憂鬱症狀常時好時壞、起起伏伏失智症記憶力下降症狀則是隨時間演進越來越嚴重。

袁醫師提醒,當家人、晚輩發現年長長輩突然開始忘東忘西,且會反覆問同樣問題,生活習慣也出現改變,像以前都搭公車,後來出門開始搭計程車,或逐漸變得不喜歡出門、煮菜味道改變,就要懷疑可能罹患憂鬱症或失智症,最好請專業醫師做鑑別診斷。

袁瑋醫師補充,腦部外傷也會讓失智症風險上升,因此民眾一定要好好保護大腦,騎機車、自行車要戴安全帽,避免頭部受到撞擊。

喝水也要挑時間?


飯前喝、早上喝?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天之中你會喝多少次水,有些人卻對水退避三舍,認為它沒有味道不好入口,但你知道不喝水,對身體的傷害嗎?喝水真沒這麼簡單!
如何觀察自己身體是否缺水?家醫科賴彥輝醫師表示,會先出現的反應為尿液變深,或者腋下皮膚乾燥,口渴則是在身體很缺水的狀況才會出現,且水對人體真的十分重要,因為,喝好水,才能維持人體內血液、淋巴、尿液、胃腸、呼吸和氣順暢地流動,同時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

身體缺水或喝過多水會造成什麼健康問題?賴醫師指出,身體缺水容易造成腎臟的負擔,腎臟、泌尿道發炎;若身體功能正常的多喝水是無害處的,但若腎功能不佳的人,必須要少量多次的飲用水,避免造成腎臟負擔過重;水中毒的原因就是人體在大量補充水份後,沒有同時補充鹽分(電解質)。造成血液鈉離子濃度偏低(低血鈉症)。開始的症狀是頭暈、伴隨噁心、嘔吐、頭痛或全身無力、倦怠,之後會造成大腦水腫、癲癇發作、意識不清甚至重度昏迷,數小時內可能致死。

常聽說,起床後先喝一杯水,對身體好是真的嗎?賴醫師也說,早上喝水是對身體有好處的,一早幫助代謝提供身體能量,也能改善便祕的問題。另一個也是許多人常說,在吃飯前先喝水,會吃得比較少?賴醫師也回應,飯前喝水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確實可以避免吃太多,但醒胃一說毫無醫學根據,若腸胃不好的人,則不建議飯前喝水,會使水分稀釋胃液,不利消化。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骨關節問題與保健


糖尿病 新藥

糖尿病患者新福音 新藥納入健保給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雖是一麻煩的慢性疾病,往往也容易罹患其他併發症,嚴重者可能死亡或截肢;但醫療的進步,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種類越來越多,使得血糖控制也變得容易。而根據嘉義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盧介祥表示,近期有一項糖尿病新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可以不必再付擔過於龐大的醫療費用。

盧介祥解釋,第2型糖尿病的特徵為身體內的胰島β細胞 對葡萄糖的反應異常,而GLP-1為體內控制β細胞的要素,第2型糖尿病病友因GLP-1機能損傷,無法妥善控制胰島素分泌。隨著醫學進展,類升糖素肽-1類似物,也就是GLP-1 analogs 的出現,可隨身體狀態調節糖尿病病友的胰島素分泌,可望讓血糖控制更容易、更安全與輕鬆。

他進一步解釋,新型糖尿病用藥屬於「類升糖素肽-1類似物」(GLP-1 analogs),因與人類GLP-1同源性高達97%,不易產生抗藥性,對胰島多種細胞發揮作用,能增加胰島素分泌,同時促進β細胞新生,對長期控制血糖更具直接效果。

傳統血糖藥物不易將血糖控制於穩定值,容易感到飢餓,可能讓患者吃得更多而增加體重。新藥物能延長食物在胃裡消化的時間,產生飽足感,以降低食慾,使病友體重不因治療增加。根據研究顯示,平均最多可減輕3.4公斤,持續且穩定控制體重,相對治療效果加乘。而新藥物的半衰期也長達13小時,因此一天只需打一針即可

盧介祥說,健保局今(2012)年10月1日起,通此藥的健保給付,適用於「第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合併式藥物治療,針對血糖控制治療不佳的糖尿病病友給付。而他也提醒,雖藥物治療的方式變多,但患者同時需定期血糖監測,防止病情惡化,同時改變生活型態,透過均衡飲食及運動,來積極對抗糖尿病。

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飛蚊症 視網膜剝離的前兆

3C成癮族/飛蚊症 視網膜剝離的前兆

2012/10/08
【聯合報/記者邱立雅/報導】

飛蚊四起 玻璃體退化混濁
國軍花蓮總醫院眼科醫師李嘉宏解釋,飛蚊症的成因主要是玻璃體組織結構退化。玻璃體是充塞於眼睛中間的透明物體,為了讓光線透過,每一層組織以一定的角度,一層接著一層的排列,在玻璃體的邊緣,部分是與視網膜黏在一起的,這也是最容易發生問題的部分。

至於什麼叫做「飛蚊症」?
真正的醫學名詞是「玻璃體混濁」,或是「玻璃體退化」。玻璃體位於水晶體的後方,占整體眼球體積的80%。30歲之後,部分的玻璃體膠質逐漸液化,經過一連串作用,呈現出玻璃體混濁,眼睛前開始會出現透明的小點或是飄浮物,這就是初期的飛蚊症。

黑影游絲 數量遽增要留意
李嘉宏醫師叮嚀,如果數量突然增加,就要小心,有可能是視網膜剝離的前兆。

造成飛蚊症的原因有三:
其一是年齡的增加;
其二是高度近視,因為眼睛的眼軸變長,而玻璃體並未增加,造成結構的變化;
第三是眼睛遭受撞擊,包括劇烈的震動,造成層層疊疊的組織液化。

「飛蚊症是不是一定要檢查治療?」
李嘉宏醫師建議一定要檢查,他表示,雖然90%是屬於良性的飛蚊症,但約10%的飛蚊症,是屬於需要積極治療的飛蚊症,如: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剝離、虹彩炎、玻璃體出血與視網膜血管阻塞等,這些少數的飛蚊症,若不盡快治療,有可能造成視力的嚴重受損。

全文網址: 3C成癮族/飛蚊症 視網膜剝離的前兆

每天2片起司 降低糖尿病風險

  • 2012-10-08    中國時報    江靜玲/倫敦報導
 ▲根據英國與荷蘭一項共同研究顯示,每天吃一些乳製品,有利人體新陳代謝。(本報資料照)
 一項由英國和荷蘭共同研究的調查報告指出,每天只要攝取55克、大約2片的起司,即可減少12%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這項由英荷科學家針對歐洲8國,1萬6800名健康人士和1萬2千400名糖尿病患者,進行的追蹤調查發現,除了起司之外,每天攝取55克優格也可以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指出,這是由於乳製品中含有一種叫做「反式棕櫚烯酸」(trans-palmitoleic acid)的成分。這是「順式棕櫚烯酸」(cis-palmitoleic acid)的「表親」。人體肝臟原本就會自行製造防止糖尿病的「順式棕櫚烯酸」。而人體從乳製品吸收「反式棕櫚烯酸」後,很可能在體內會模仿「順式棕櫚烯酸」的正常生物學角色,進而降低罹患糖尿病的機率。

 針對這項研究,英國糖尿病協會(Dibetes UK)認為,大眾不宜將任何類似研究過於簡單化,建議人們平日飲食,仍應保持均衡,以多蔬多果,少鹽少油為主。

 有的營養專家則警告,現代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和熱量均過高,即使乳製品對預防糖尿病有益,也需選擇食用低脂產品,否則攝入太多的脂肪與熱量,未蒙其利,恐怕反先受其害。

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良醫人人可為

巧克力延緩失智症

  • 2012-10-07    中國時報    諶悠文

 義大利一項研究顯示,每天吃一塊巧克力,有助於延緩失智症和阿茲海默氏症。

 義大利拉奎拉(L’Aquila)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喝可可飲,有助於改善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輕度認知障礙」,這種記憶力衰退症狀可能進一步發展成失智或阿茲海默氏症。

 這項研究把97名70歲以上的經診斷罹患「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分成3組,每組30人,每天分別給予高、中和低3種不同濃度的可可飲。可可飲含有黃烷醇(flavanol)成分。這種化學物質與降低失智症風險有關,而且存在於各種食物中,包括黑巧克力等可可產品都富含黃烷醇。

 接受這項實驗的老年人被限制飲食,以排除掉其他黃烷醇來源,如:茶或紅酒。8周研究結束時,再評估他們的認知功能,包括工作記憶和訊息處理速度。

 結果發現,每天喝中、高濃度可可飲的人,在許多項目的認知功能測驗分數明顯比較高,包括工作記憶。喝較高濃度可可飲的人,認知功能改善程度比喝低濃度者好很多。

 喝中、高濃度可可飲(黃烷醇含量較高)者,其胰島素抗性和血壓也降低。論文發表在《高血壓》(Hypertension)期刊。

 主持這項研究的戴西德瑞表示,這項研究提供了振奮人心的證據,證明攝取可可的黃烷醇,並搭配控制熱量的營養均衡飲食,可以改善認知功能,不過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確認其功效能持續多久,以及需要吃多少可可才能攝取到適當的黃烷醇,讓身體更健康。

2012年10月6日 星期六

久坐提高腎臟疾病風險

24DRS


【24drs.com】有更多證據顯示,久坐可能對健康有害。每天長時間坐著的人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發作、甚至某些癌症的風險較高。現在又發現,久坐還可能提高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尤其是女性。
  
  相較於一天坐不到3小時的婦女來說,那些每天坐超過8小時的婦女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機率多了30%。久坐也與男性腎臟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但程度較輕。
  
  例如每天散步30分鐘等規律的體能活動,可以減少男性腎臟疾病的風險,但無法減少女性的風險。英國萊斯特大學的Thomas Yates醫師表示,男性以運動消除久坐負面影響的效果比女性好。  
  腎臟會過濾血液中的雜質,產生尿液。在美國,大約有10%的成人(超過2千萬人)罹患慢性腎臟疾病,一段時間後變得腎臟功能不佳。腎臟病患者罹患心臟病、貧血、骨骼疾病、以及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較高。  
  這篇研究是請約6千位成人提供每天坐著的時間,以及做適度或激烈運動的量。結果顯示,坐的時間最少的人,無論是否有定期運動,無論是超重或肥胖,形成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最低。  
  Yates醫師表示,生活方式對於腎臟疾病也是非常重要的,整體來說,久坐對健康有負面影響。
  
  彭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的Marc Hamilton博士認為,大家都越來越清楚,不論是否健康或肥胖,活動或不活動,久坐對每個人都不好,但目前尚不清楚每半小時左右起來活動一下是否有影響。
  
  他自己的研究則顯示,當人們長時間坐著,無論是坐在辦公桌前或是在家裡看電視,並不是完全不動的。事實上,他們通常會花費約40%的時間四處走動。
  
  這篇研究刊載在10月號美國腎臟病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中。
  
  資料來源:
http://www.24drs.com/WebMD/chinese_t.asp?page=1&who=091e9c5e80b4d958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強化骨骼祕方

除了攝取足夠鈣質、維生素D和改進不良的生活習性如酗酒、抽菸、喝大量咖啡等之外,多從事規律的運動和把握強化骨質的好時機,才是強健骨骼的基本之道。

人生,鈣質可被大量的吸收時期:

第一是嬰兒期,是鈣累積骨頭中最有效的時期,嬰兒可從母乳和嬰兒配方獲得大量鈣的來源,為骨骼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二是青春發育期,由於男、女性荷爾蒙大量分泌,促使鈣的吸收率提升至百分之五十,且加速骨骼貯存鈣的能力,此時,骨骼的生長、鈣化與身高明顯的增高有絕對的關係。

第三為三十五歲的成年期,是骨質含量最高值。趁此年齡之前,多補充鈣,可因應更年期卵巢萎縮,所造成的骨質大量流失。

對女性而言,有段特殊的懷孕期和哺乳期,亦是增加鈣吸收的時機,此階段鈣的吸收率如同青春期一般,可達百分之五十,只要多多攝取鈣,就能在這個時段,大量的貯存鈣在骨骼裏。

由於人體對鈣的吸收能力有一定極限,不必一次大量的補充,鈣在骨骼的堆積是一點一滴的,需要長時間累積。「細水長流」的補鈣法,才是強健骨骼最具成效的方法。

防治腎臟病

1、喉部、扁桃腺等發炎鏈球菌感染時,需立即根治
吃抗生素要徹底,不可中途而廢,否則鏈球菌容易感染腎臟發炎。(尤其小朋友更需要注意)

2、不使用未經醫師處方的藥物
許多藥物需經腎臟排泄、代謝,一旦使用方法不對極易造成腎臟負擔,最有影響的是抗生素及止痛劑,其他如利尿劑或中藥草(尤以減肥中藥)。

3、暴飲暴食或不當飲食習慣有害腎臟健康
現代人喜好的速食及加工食品為高鹽、高脂和高蛋白的食物常種下腎臟病的病因。食物蛋白質(產生含氮廢物)含量愈高腎臟負荷愈大。太鹹的食物鈉含量高,長期食用易導致高血壓。此外,速食湯、碳酸飲料、可樂則是鉀、鈉離子高,甜份、熱量高,喝多了可能導致肥胖、高血壓和糖尿病而使腎功能受損。

4、婦女懷孕前作腎臟功能檢查,可避免尿毒症之發生
婦女懷胎時,因腎臟負擔加重。所以婦女懷孕前最好檢查有無腎臟病,如果有相當程度的腎臟病時(有時自己都不知道),請速與腎臟專科醫師研討可否懷孕,否則盲目懷孕,可能使腎臟病馬上惡化。

5、腎臟病請看專科醫師
亂吃草藥偏方只有加速惡化,不幸得到腎病,請馬上看腎臟專科醫師做最適當之處理,否則亂找江湖郎中吃草藥偏方,誤了治療時機衍生更多的併發症,甚至於短期內會變成尿毒症

6、適量(充份)喝水不憋尿
尿在膀胱裡太久很容易繁殖細菌,細菌很可能經由輸尿管感染到腎臟,每天充份喝水隨時排尿,腎臟亦不易結石。

7、控制高血壓
如有高血壓,請馬上就醫治療,將血壓控制在安全範圍內,因長期的高血壓將不停地破壞腎臟之微細血管【因腎臟是由百萬個腎小體(微血管)組成的】。

8、控制糖尿病
因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慢慢地會硬化,尤其末稍微血管。因腎臟是由數百萬細微血管所組成的,所以糖尿病嚴重時,腎臟的功能也可能壞了。據統計有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洗腎)病人是由糖尿病末期引起的。

9、喝標準無污染的水,不要喝成份不明的井水或河水
【恐怕重金屬含量高】,不吃、不飲用不合格的加工食品【不合格的加工食品添加劑會殘害腎臟】。

10、勿輕忽症狀並記得經常做腎功能檢查
每半年就必須做一次尿液篩檢、血壓的檢測。因為幾乎大半的腎臟病人腎臟損壞過程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所以等到身體感覺不適時很可能已到了腎臟病的末期-需靠洗腎機活命的時候了。

11、腎臟病不是腎虧
腎臟是沁尿系統與傳統中醫所講的(腎虧)沒有關聯。男性的性荷爾蒙是由「睪丸」分泌;女性是在「卵巢」,尤其男、女的腎臟可互相移植,可見腎臟與性無直接關係。

摘錄自: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健康中心 - 健康DIY 健康櫥窗

幹細胞造卵

全球首例 幹細胞造卵助妳好孕

台灣新生報
日本各大媒體均引述「科學」雜誌(Science)電子版,報導京都大學教授齋藤通紀等教授這項研究成果。

這支研究團隊去年已提出報告,成功地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製作出可具有生殖力的精子,如果能運用於人體的話,理論上,無法造精的男性及無法造卵的女性,可以皮膚細胞等為基礎製造。

京都大學副教授林克彥等人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從母鼠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培育出可生成卵子的「始原生殖細胞」,同時也從胎兒身體取出未來將形成卵巢的細胞,同步培養之後,移植到實驗鼠卵巢,培育出卵子。

研究團隊將如此培育出的一六三個卵子與自然形成的精子進行體外受精,結果實驗鼠生出三隻雌雄鼠。鼠寶寶都正常,與其他的實驗鼠交配,有孫子輩誕生。

利用以受精卵為基礎所製造的胚胎幹細胞(ES細胞)進行實驗,也得到同樣的結果。

研究團隊認為,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造卵的過程觀察,可更加解析至今還無法釐清的卵子生成機制,有助於不孕症的分析。

如果運用在人體上,因卵巢疾病而無法造卵或因卵子老化導致難懷孕的女性,或許可從皮膚細胞等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製造新卵。

但研究團隊指出,這次的實驗要運用於製成人類的卵子與精子是有困難的。因為人類與老鼠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性質不同,人類要製造始原生殖細胞相當困難,而且基因也可能受損。加上,以人工方式造卵,倫理上將受到質疑。

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減肥疫苗

愛吃又怕胖 減肥疫苗拯救你
  • 2012-09-30
  • 中國時報
  • 實習編譯張簡如閔、許嘉云

 美食當前,很少人能夠抵擋誘惑。美國科學家已研發出一種減肥疫苗,號稱注射之後就可讓你盡情地享用美食,就算大啖高熱量垃圾食品也不會發胖,能維持窈窕曼妙的身材。

 在小鼠實驗中,小鼠在接受疫苗注射4天之後,體重馬上狂降1成,就算持續餵食高脂食物也沒發胖的跡象。3星期後,再注射一次疫苗,就可繼續維持小鼠的體重。

 這種疫苗係以「矇騙」人體免疫系統的方式,誘使其製造抗體來對抗一種名為「體抑素」(Somatostatin,即生長激素抑制素)的荷爾蒙。體抑素是一種由消化系統分泌的激素,會干擾其他消化激素的作用,讓人體的代謝變慢,導致體重增加。而在小鼠實驗中,該疫苗只會干擾體抑素的分泌,完全不會影響其他荷爾蒙。

 此研究計畫的主持人美國Braasch生物技術公司哈福(Keith Haffer)博士表示:「這項研究展示了疫苗對抗肥胖症的可能性。」研究結果發表於《畜牧與生物技術期刊》(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這項研究尚處於初步階段,此疫苗尚須進一步研究來確認其長期療效,預估還需約七至十年的時間才可望上市。因此先別急著放棄你現有節制飲食的計畫,因為食用高脂食物不只是會變胖,對身體健康還有其他各種不良影響。

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運動還能讓你「變聰明」

研究發現,運動可以增加大腦神經元(神經細胞);而神經元是經由神經組織突觸傳遞訊息,因此神經元愈多,神經迴路的連結就愈緊密,思考力也會增強。

美國腦神經科學家凡‧普瑞格(Van Praagh)曾經進行過一項著名實驗,研究運動對大腦海馬迴神經元的影響。他將老鼠分為5組:

第一組「無所事事組」:將老鼠放進空無一物的籠子裡;
第二組「學習情境組」:利用食物誘導老鼠跑迷宮;
第三組「強迫運動組」:把老鼠放在水池裡強迫牠們游泳;
第四組「自主運動組」:在箱子裡放入滾輪,讓老鼠自己去跑;
第五組「豐富環境組」:在籠子裡擺滿各種玩具,讓老鼠必須依環境不同而活動。

實驗一天後,老鼠的大腦細胞切片顯示,只有自主運動(滾輪組)的老鼠,大腦海馬迴神經元增多。但4周後,自主運動環境豐富組的老鼠,海馬迴神經元都有增加,顯示運動確實能促進大腦海馬迴神經元增生,而且自動自發的運動,比被迫運動的效果更好。由於已有研究證實,海馬迴和大腦的記憶功能有關, 因此可以推論:運動有助於增進記憶與學習能力。

國立體育大學副教授、身體活動心理學暨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主持人張育愷表示,運動不但能增生大腦神經元,還可以促進大腦分泌「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BDNF,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y Factor)與其他和BDNF合作的生長因子,提升大腦的記憶與學習功能。

BDNF就像大腦的養分,可以提供神經營養與保護,也能調節基因突觸傳遞功能,刺激突觸蛋白質合成作用,增加突觸的傳遞能力,增進大腦的可塑性。換句話說,BDNF能讓大腦迴路發揮更棒的工作效率,改善學習、思考與反應能力

摘錄自:http://www.url.com.tw/blog/?p=10146

認識水果體質

水果,主要分成寒涼、溫熱和平性三大類

熱性體質的人最好選擇寒涼性水果,吃溫熱水果宜以一份為限,以免太過燥熱。寒性體質的人則必須選擇溫熱性水果,避免吃太多寒涼水果(也是以一份為限);平性水果則都可以吃。

夏季常見寒涼性水果
寒涼性水果一般具有清熱、瀉火或解毒的功效,
可以用來治療熱症(怕熱、口乾、便秘、青春痘)。
●西瓜,晚上不吃
●香蕉,半根就好
●奇異果,1.5顆剛好
吃味甘、性寒的瓜果類,可以消暑、解渴、利尿。
以西瓜來說,可以快速補充水分、電解質和維生素C,是夏日午後消除疲勞的良伴。不過,寒性體質或是腸胃不好、容易腹瀉的人,吃西瓜應以一份為限。

夏季常見溫熱性水果
溫熱性水果具有溫中、散寒、助陽的功能,
可用來治療寒症(怕冷、口不乾、腹瀉、面蒼白)。
●荔枝,一次吃5顆
●龍眼,1份(約10~13顆)
荔枝味甘而酸,性溫,可以補熱,不過,糖分高、不容易消化,
一次應以5顆為限
龍眼味甘,性微溫,能消除疲勞,增強記憶力。
睡前喝桂圓紅棗茶,能幫助睡眠

夏季常見平性水果
平性水果,不寒也不熱,食用比較沒有禁忌,寒、熱性體質的人都適合吃。
●鳳梨,飯後吃助消化
●木瓜,糖尿病人的好朋友
●芒果,清潔外皮再吃
鳳梨酵素,幫助消化可在飯後半小時吃。
木瓜酵素也能幫助消化道機能。「木瓜甜度不算太甜,對糖尿病人是很好的水果,」蔡昆道說。
「木瓜和芒果等橘紅色水果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可以轉換成維生素A,能夠預防癌症,抑制動脈硬化和高血壓,」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說。芒果還可以幫助消化,生津止渴、利小便。

慢性病人,如何聰明吃水果?
糖尿病人
攝取水果總量須控制在2份以內(一般成人則為2~4份),並避免空腹吃糖分高的水果,例如西瓜、荔枝。「最好選擇低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的水果,像是芭樂、蘋果、葡萄袖、番茄等,」台中榮總營養師王葦寧說。

●腎臟病人
須控制體內鉀離子總量,每日不超過3000毫克,不宜多吃鉀離子高的香蕉、奇異果(1份約含180毫克)忌吃楊桃

●高血壓患者
不宜吃太多溫熱性水果,例如:荔枝、龍眼、榴槤。

●潰瘍性腸胃患者
不宜空腹吃酸性水果,例如:鳳梨,也要避免過量。

原版:http://www.url.com.tw/blog/?p=9841

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鱸魚的好處

因為鱸魚肉質含有許多游離的短鏈氨基酸(蛋白質成分),對傷口的癒合很有幫助,....
鱸魚具有癒合傷口的功效,不過不能在手術後馬上食用,最好在5天後才用鱸魚進補,以免傷口癒合過快,形成突出肉芽。


相關網頁參考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同姿勢久坐 血栓會致命

2012/09/03 【聯合晚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醫師表示,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不動,血液較不流通就有發生血栓的可能,萬一流至肺動脈造成阻塞,形成肺栓塞,就有致命危機。

高雄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馬光遠指出,猝死原因很多,包括突發性心肌梗塞、心律不整、新陳代謝不良造成低血糖等,而在網咖長時間坐著上網、打電玩,對於體型偏胖或有心血管病史者,肺栓塞機率更比較高。 馬光遠說,不管是搭乘長途交通工具、坐著K書或打電腦,每半小時就得提醒自己起來動一動。

高醫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蔡維中表示,長時間打電玩,除了發生血栓風險較高,也會因長時間處於高壓狀態,一種離子通道病變造成的心律不整也好發於年輕男性,須提高警覺。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陳正宗提醒,根據過去研究,網路成癮者中,高達9成都沉迷於線上遊戲,對於日常生活、人際關係有適應不良問題,且近半數年輕網路成癮者更合併憂鬱或物質濫用現象,「網路成癮」不該單純視為個人嗜好,應列為「疾病」診治。

全文網址: 醫師:同姿勢久坐 血栓會致命

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生活健腦75招

蘋果原汁與治療失智症的藥愛憶欣膜衣錠(Aricept) 的成分相同, 每天一個蘋果或兩杯蘋果汁 8盎司),實驗證實喝蘋果汁可增加記憶和學習速度。多喝各種不同的果汁,可降低76%得失智症的可能性。

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延緩腦退化的遊戲

把鼠標對準出現的數字,從133依次指一遍,
指對了該數字就會自行消失,整個過程所需時間越短越好。
*2分鐘,及格(老年);
*1.5分鐘,良好(中年);
*1分鐘,優秀(青年)。
它可以訓練你的腦部神經,提高您眼//腦的反應靈敏度,並可預防老年衰退。
 
相關網頁參考
拼圖

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滑鼠肩

用電腦姿勢不當…當心滑鼠肩

2012/07/24
【聯合報╱記者高堂堯/斗六報導】 成大分院復健科醫師葉典松表示,「滑鼠肩」指過度或不正確使用滑鼠引起的肩膀酸痛,可能是肌筋膜疼痛、肩膀肌腱炎,或頸部神經根病變。

葉典松說,使用電腦,桌椅面高度可以讓手肘呈90至110度,肩膀放鬆不上提,頸椎稍前傾15度;使用滑鼠與鍵盤時,盡量能靠近身體的中線,可以購買沒有右側數字鍵的鍵盤,藉以減少滑鼠與身體的距離。

葉典松建議,每使用電腦10分鐘做短暫休息,若疼痛情況嚴重,如從肩背痛到頸椎、手臂或手指,就要立刻就醫求診。

全文網址: 用電腦姿勢不當…當心滑鼠肩

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喉嚨感到有痰時,其實是經由口腔,鼻腔,氣管,支氣管等處的粘膜分泌物,可能混入了塵埃,病毒,過敏原,或其他的細胞,也可能是因為上呼吸道的感染,導致刺激粘膜大量分泌粘液,以便藉由咳嗽及咳痰動作來排出這些不好的物質。

痰液增加,可能的原因:
1. 年紀愈大,代謝能力愈差,也愈容易有痰。
2. 冬天天氣冷,容易動不動就受涼感冒,也容易因感冒而有痰的出現。
3. 抽煙的人,也會比平常人多痰。
4. 空氣品質不好,容易吸入塵埃及一些不好的物質,痰也會增多以便排出這些東西。
5. 細菌或病毒的感染,身體會自然反射,有痰來幫助排出。
6. 過敏體質者,尤其是呼吸道方面過放者,痰多也是其症狀之一。

痰之一般性狀及產量
1. 一般而言,痰的量,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而有所不同。
2. 依痰的顏色,可以分為無色、灰白色、黃白色、黃色、黃綠色、鐵銹色,黑色等。
3. 如果是以非化膿性的痰,痰的顏色通常為無色,而化膿性的痰,痰的顏色則多半為黃綠色。
4. 痰一般可以區分為膿性,漿液性,粘液性,血性及泡沫性等。
5. 痰中約百分之五十來自於碳水化合物,另外則由白蛋白及多醣體組成,還有其他電解質及炎症細胞物質等。

不正常的痰液性狀
當氣管或支氣管及肺部受到感染時,就會引起呼吸道粘液的不正常分泌,而其顏色及性狀都會有所改變,也可以由此觀察以找出產生這種痰液性狀的病症。
以下幾種疾病,其痰液的性狀分別說明如下:
1. 肺膿瘍:痰液的分泌量非常多,而且會有一股惡臭味
2. 氣喘:分泌的痰,是很黏稠的痰。
3. 支氣管擴張:其痰液靜置後會分成三層,最下層為膿性,中層為漿液性,上層為泡沫性。
4. 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痰為又濃又稠又濁的性狀。
5. 肺水腫:痰的量多,同時帶有泡沫及血絲
6. 大葉性肺炎:黏稠性的鐵銹色的痰。
7. 細菌性的肺炎:黃色或綠色的痰液。

痰多怎麼辦?
1. 儘量練習有效的咳嗽,順利的把痰排出。
2. 痰若真的太過黏稠無法自行排出,可進行醫療性的抽吸痰液。
3. 可以調整室內濕度,讓吸入的空氣不會太乾燥。
4. 多喝水,必要時要強迫喝水的量,以維持身體的水化作用,有助於病情。
5. 改變身體的姿勢,讓分泌物不會一直沈積,也可刺激咳嗽作用的產生。
6. 藥物的治療法。
7. 嚴重時則依病情放置人工氣管,以利痰液的排出。
8. 起床時可以喝熱水,吸入熱水中的水蒸氣,含著水慢慢的吞下,都有助於痰的稀釋
9. 若是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痰,在咳出時千萬別吞回胃中,應該咳出再予以處理。
10. 藉姿位引流,拍痰,輕敲,振動等物理治療方式,來幫助痰液的稀釋及排出體外。

痰的顏色
細菌感染,咳出的痰液一般會呈現黃色或是深綠色,而如果痰黏稠成白色或透明,就是病毒感染機率高,細菌感染臨床醫師適時會開給抗生素治療,至於病毒感染則屬於較自癒性的疾病,就醫通常是給予症狀治療,緩解病患喉嚨鼻部等不適。

不過,醫師提醒,別因為自以為痰是白色就不去看醫生期待自癒,因為病毒入侵後,抵抗力弱,細菌也可能跟著進軍人體,屆時併發重症就得不償失,提醒民眾有感冒症狀或輕微發燒時,還是要提高警覺,就醫交給醫師診斷做最合宜的治療。


摘錄自:
健康大作戰
GQ的兒科小棧 - 台大醫院小兒部 李秉穎醫師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按摩 推拿

肩頸痠痛按摩推拿 不是愈痛愈有效

2012/07/09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重在位置 不在力道
陳建成說,推拿或按摩、柔性整脊等軟組織鬆動術,確實可緩解肩頸疲勞痠痛,「只要按對位置,輕輕推拿或按摩就有效。」

肩頸腰背嚴重疼痛該怎辦?
陳建成表示,急性期應冰敷1至2天,以毛巾包覆冰塊,放置在痠痛部位約10分鐘,每天早中晚各冰敷一次。
急性期結束後,熱水袋內盛裝攝氏60、70度熱水,以毛巾包覆後熱敷,每次勿超過20分鐘,一天重複2至5次,加速身體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可緩解姿勢不良引起的慢性疲勞。

隨時伸展一下 別勞勞不休
簡文仁表示,應養成「隨時隨地做運動」習慣,利用網頁更新、檔案程式下載的10幾秒空檔,即可伸懶腰、甩手、深呼吸,或動一動四肢。
「保持動靜平衡,比維持人體工學姿勢重要。」陳建成說,避免同一姿勢太久,身體慢性疲勞,易造成肌鍵或筋膜急性發炎。

● 低頭族 要學這四招
第一招、感覺肩頸痠痛時,十指交扣,雙手環住後頸椎,在頭、頸獲得支撐的情況下,上半身挺胸向後仰,頭部往前後左右方向慢慢轉動,有助緩解僵硬、痠痛症狀。
第二招、放鬆、按摩、伸展、強化是緩解痠痛四要訣。適時放鬆緊繃肌肉,透過揉、捏、搥、拍打等方式按摩身體,伸展拉筋、強化肌肉等體能訓練。
第三招、不用枕頭,讓身體平躺,也能改善肩頸痠痛。
第四招、使用薄荷或放鬆肌肉的噴劑、貼布及軟膏,清涼感覺也有助肌肉放鬆。
(諮詢/陳建成、簡文仁)

全文網址: 肩頸痠痛按摩推拿 不是愈痛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