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退休生涯規劃

想要實現退休前「快樂退休」與退休後「退休快樂」的生活,均有賴退休前完備、具體且確實的退休生涯規劃。

一般而言,退休生活主要特點有三:
休閒的時間增多
若無妥善安排,往往精神上、體力上衰弱更快。不活動(inertia)—亦即認為沒有事情可做的態度,成為退休的主要殺手。懶惰的身體與心態必然遭致身心的惡化甚至死亡。

經濟收入減少
倘若個人退休之後其經濟收入明顯減少的情況下,卻仍希望維持退休前的生活品質,則經濟將成為退休後嚴重問題。

社會關係的改變
當個人原有生產的身份或頭銜消失時,很多人對於退休採取過渡負面的看法,否定自我價值。如此一來,將伴隨著社會關係的退化,害怕被家庭與社會冷落。

至於,如何規劃與適應退休後生活,則因個人有所差異:
(一) 成熟型的:具適應力且務實,對於退休採取建設性的觀點;
(二) 搖倚型的:依賴他人且將退休視為解除責任;
(三) 裝甲型的:在觀念上固執且有強烈的慾望想繼續維持活動與獨立;
(四) 憤怒型的:自己的失敗而責難他人;
(五) 自怨自艾型的:將自己的不幸歸咎且責難自己。

除了成熟型個人外,其餘類型均未做好退休的準備。不僅使自己生活悲慘,也使周遭他人陷入同樣處境。

如何使退休生活過得有意義與尊嚴?
在觀念建立方面包括要認清退休的事實、對退休生涯要預作安排、對自己做獨特的短期彈性生涯規劃以及掌握未來社會脈動並積極參與。

具體規劃上,包含
身體健康規劃
是指適當飲食、規律生活、持恆的運動、定期健康檢查以及保持心情愉悅。

財務規劃
是指量入為出做好預算、適當投資分散風險,或者開闢財源再度投入就業市場。

社會關係規劃
社會參與規劃
是指活到老學到老不斷進修、志願服務參與,就業或創業以及休閒旅遊等。

摘錄自:
高醫醫訊 第26卷 第11期
快樂退休新鮮人--談退休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林東龍 助理教授(96年4月)
是指愛護老伴、體諒兒孫、結交志趣相投朋友以及和睦鄰里與社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