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扭傷 挫傷 (中醫)

常見的的拉傷及扭傷處理方法:


 
休息就是最好的治療。立刻停止受傷部位的運動,避免再度刺激傷害。
切勿推拿,尤其在受傷關節或軟組織處,因為已受傷發炎腫脹。可能加重組織損傷之程度,造成所謂的「二度傷害」。

受傷的前三至四天採用冰敷,冷數。盡量使用冰袋或濕冷毛巾冷敷,以減輕瘀血腫脹程度,也可減輕疼痛,方法為冰敷二十分鐘休息十分鐘。切勿以冰塊直接冰敷,造成凍傷。 輕度扭傷後第三至四天採用熱敷法,熱敷可以改善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把損壞的組織更新。若能持續一段期間,效果更好。每次熱敷時間約三十分鐘,一日數次皆可。
穩定並支持受傷部位可用護具或紙板協助,並抬高患肢幫助血液回流。

可用彈性繃帶包紮。但需注意勿太緊,若肢體末端出現紫色或麻木感,表示包紮太緊須放鬆些。

一般說來,扭傷若超過兩個星期仍未好轉,請至醫院,請醫師再次檢查,因為韌帶重度傷害會造成斷裂,是需要開刀加以縫合的。
若有傷口應注意細菌感染,應先找乾淨的水如開水或消毒藥水清(噴)洗傷口,並加以抗生素藥膏敷傷口,用清潔無菌的紗布覆蓋其上,以利揉入傷口的髒東西順利排出體外。

嚴重時儘速送醫。受傷部位若有快速腫脹現象,或肢體明顯變形,可能就有骨折發生,因骨折會併發大量內出血、韌帶肌腱之移位。請先簡易固定後急速送醫。

  中醫治療運動傷害,也是稟持著『急性冰敷、慢性熱敷』的治療原則,配合針灸、推拿等各種手法,不論新舊、輕重之運動傷害,均可達到痊癒的效果。徹底的治療,更可以預防演變成為慢性久傷病灶,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或所謂的「氣象台」

  依傷害發生時間的久暫,可以將運動傷害區分為三期,治療方式並不相同,但原則上是「有熱痛時用冰敷,會痠痛時用熱敷。」
 
一、急性期(0~3天以內)
症狀:局部紅腫熱痛,瘀血腫脹。
處置:冰敷 20 40 分鐘,外敷青草藥膏後,以彈性繃帶固定之,每日冰敷換藥各 2 3 次;若有傷口處不可用青草膏,應徹底清洗(噴洗)傷口,敷上抗菌之藥膏並蓋上紗布,每日換一次。內服藥以活血化瘀之『正骨紫金丹』為主。
禁忌:任意推拿、按揉患部,往往導致症狀加重,並不可喝酒。
 
二、亞急性期(3~6天之間)
症狀:內出血已停止,局部腫脹疼痛。
處置:依狀況可能以冰敷、熱敷或不做處置,可施以針灸或推拿手法,但手法要輕柔,不可過度推拿,因仍有發炎腫脹未盡消。外敷青草膏後予以以彈性繃帶固定之。在此前兩時期之間尚不宜作拔罐治療。內服藥仍以活血化瘀之『正骨紫金丹』為主。
禁忌:禁服冰品、酒類。
 
三、慢性期(第5~7日以後)
症狀:局部腫脹漸漸消退,疼痛漸減但仍然有痠痛,尤其直接受傷部位更為明顯,遷延不癒。
處置:每日二次,以中藥藥洗熱敷20~30分鐘,並可施以針灸或推拿理筋手法,若久不癒可配合拔火罐治療。加速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外敷青草膏後予以以彈性繃帶固定之。內服藥以舒筋活絡之『舒經活血湯』為主。
禁忌:禁服冰品、冷飲。
 
  急性期與慢性期之分野可能依受傷程度的不同、與受傷後護理照顧的好壞有所影響,以致每一病例在急性、亞急性、慢性期轉變時程不同,但可依照實際受傷部位有無發熱與腫脹來判斷。至於極嚴重的扭、挫傷,尚可能傷及骨頭,必要時得以借助X光幫忙臨床鑒別診斷,以確保診斷無誤。為了避免運動傷害,除了養成規律運動的頻率外(每週至少三次,每次二十分鐘以上),尚須了解所要從事運動的特性,並事先預防運動傷害的發生。在每次運動前均須充分地熱身,才能防患事先於未然。

挫傷 瘀傷

挫傷
指身體受到直接撞擊,血小管破裂導致未破裂皮膚下方血腫,一般是由鈍傷造成,常發生於臉部、胸部、以及大塊肌肉部位。挫傷如發生於肌肉部位,有時會引起肌肉內部出血,如處理不當,有時會形成鈣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ts),就會相當難治之情形

肌肉挫傷第一時間的處理(R.I.C.E.)
Rest休息:
患肢多休息,少走動,勿自行推拿按摩患處,以免腫痛加劇。
Ice冰敷:
受傷三天內冰敷,溫度比體溫低即可,冰袋內裝1/2~1/3之冰塊及少許水密封後用毛巾包住置於傷口受傷第一天,每一小時冰敷20分鐘,受傷第二~三天,每4~6小時,冰敷20分鐘

三天後,只要患部腫痛未加劇,可改為熱敷,但須小心勿被燙傷,患部如有傷口或皮膚狀況不佳,可以改壓鄰近區域熱敷。
Compression壓迫:
可用彈性繃帶包紮,可減緩疼痛、壓迫消腫,洗澡時卸下,洗完澡再包回去,若覺得太緊或太鬆都應重新綁過。
Elevation抬高患部:
患肢儘量抬高,高於心臟,以減少腫痛

慢性期的處理方式(指挫傷三日後)
‧熱療:可用熱水、超音波、短波、紅外線、低能雷射等方式治療,建議每日4~6次以上。
‧復健:挫傷後的肢體很自然地會較少活動,這可能會形成肌力喪失、柔軟度降低等不良後果,也容易再度受傷,而運動對於肌力、肌肉之柔軟度以及本體神經有非常重大的復原效果,因此正確復健運動是十分重要的治療方法。

處理後的注意事項
1、如患肢疼痛加劇或肢端麻木、冰冷發青、毫無感覺應立即入院檢查。
2、持續發燒超過38.5度C應儘速回診。
3、傷口保持清潔,乾燥以降低感染機會。

摘錄自: http://forum.mymaji.com/redirect.php?fid=27&tid=56269&goto=nextnewset

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

防癌宇宙操

曾經是癌症患者的家屬,莊淑旂博士歷經父親罹大腸癌、丈夫罹肺癌相繼過世逝的痛苦,因而激勵起她赴日研究癌症防治與醫療的心念,26歲時以台灣第一位女中醫師身分到日本學習西醫,在41歲時獲得日本應慶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如何減輕癌症末期的病痛」即是她當時博士論文的題目。

以中醫的深厚知識為基礎,將研究癌症的結果,從癌症預防到飲食生活習慣改變,對日本整個社會做出重大貢獻,更曾經擔任日本皇室御醫多年。

因莊博士曾目睹親人的癌末痛苦,原本全球那時候的學說以為這是家族遺傳因子造成,但經過與日本三萬六千名罹癌患者的深度調查後發現,這些都根本起源於長期疲勞與日常的生活習慣(像偏食、甜加鹹的調味、熱冷混食),唯有從正確的飲食與保健習慣開始改變,才是真正預防癌症之道。也因此她積極研發了防癌宇宙操,並在全日本推廣,造成熱烈的學習風潮。

摘錄自: 莊淑旂博士教育推廣中心 防癌宇宙操

You Tube 相關網頁參考: 防癌宇宙操 分解動作


 

保健操

You Tube 相關網頁參考
頭部紓緩法
臉部按摩及眼睛放鬆法
眼部保健操
防治頸椎病 回春保健操 - 教學示範(1)
防治頸椎病 回春保健操 - 教學示範(2)
肩頸放鬆法(一)
25式關節保健操(1)
25式關節保健操(2)

帕金森氏症

主要症狀
包括靜態性顫抖、僵硬、行動遲緩、走路困難等。

目前的治療
內科治療
帕金森氏症是因為腦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產量不足,故藥物治療即是針對此一病因,給予巴多胺製劑、多巴胺催動劑及抗乙醯胺劑。增加腦中多巴胺(dopamine)的含量,如Levodopa是治療帕金森症的主要藥物。

還有一種輔助藥物是直接刺激dopamine受體,對於初期的帕金森病患可單獨使用或併用Levodopa。另一類藥物可減少dopamine被酵素分解,這一類藥物必需與Levodopa併用,不可單獨使用。


外科治療
主要是針對特定的帕金森症,如嚴重顫抖症或亂動症,手術方法包括:立體定位手術、腦胚胎移植、深部腦刺激,即在腦中植入一刺激電極,直接刺激視丘、蒼白球及下視丘。

摘錄自: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淺談帕金森症(Parkinsonism)


You Tube 相關網頁參考:
巴金森病主要症狀介紹
帕金森症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憂鬱 vs.失智

老年憂鬱症與失智(癡呆)症的區別
    老年憂鬱症患者,常強調自己認知功能的的問題,記性不好、表現出與失智症類似的症狀,易被誤診為癡呆,即所謂「假性癡呆 depressive pseudodementia」,約佔憂鬱症者的10~15%。兩者的區別如下:
  • 憂鬱症發病的時間較能確定
    -> 而癡呆症則否
  • 憂鬱症患者過去病史中也許有憂鬱症的記錄
    -> 而癡呆症則否
  • 憂鬱症的患者常強調其記憶不好
    -> 而癡呆症患者則極力掩飾自己癡呆症的問題
  • 憂鬱症病程進行快且不規則,無日夜差異
    -> 而癡呆症病程進行緩慢,且夜間較差
  • 憂鬱症的電腦斷層掃描和腦電波檢查為正常
    -> 而癡呆症則在中末期時會出現異常
  • 憂鬱症患者對問題之反應通常為「不知道」
    -> 而癡呆症的患者對問題之反應常為虛談或言語重覆
  • 憂鬱症患者少有神經學檢查上的異常
    -> 而癡呆症則較多
摘錄自: 臺大醫院健康教育知識庫

失智症

最常見的失智症種類是‎‎老人失智症(即阿茲海默氏症)。其典型之起始症狀為記憶障礙。病人會遺忘剛剛發生的事(短期記憶差),而較久以前的記憶(長期記憶)則相對在發病初期不受影響。所呈現之症狀為記憶力減退,判斷及抽象思考以及其他腦高度機能均呈失常,至於行為及性格亦有變化。

初期病徵
‧對於剛發生的事情全部不記得。
‧忘了自己把東西放在那裡,忘了關水龍頭、瓦斯。
‧無法做一些複雜的事情(如準備晚餐、逛街挑選東西、處理金錢、旅遊)。
‧尚能到熟悉的地方,但在不熟悉的地方易走失。
‧常否認自己忘了,而會講出許多根本沒有的事。
‧可自己處理生活起居。
‧注意力變差。
‧情緒較低落或易怒。
‧表現出病態的健忘,例如完全不記得自己剛吃過的東西。


中期病徵
‧近程及遠程記憶障礙(無法記得以前就讀的學校、家中地址、電話號碼)。
‧定向感障礙(不知道星期幾、季節)。
‧日常生活需人協助(洗澡、穿衣)。
‧尿失禁。
‧生活起居不正常,有時會日夜顛倒。
‧產生妄想、幻覺、甚至暴力。
‧社會退縮。
‧變得漠不關心。
話變少或反覆問同一件事。
‧癡呆症第二期又稱為混亂期,易產生誤會、妄想、幻覺、意識混濁…等症狀。


後期病徵
‧喪失時間、地點的辨識能力、逐漸喪失認人的能力。
‧喪失與人溝通的能力(只能說得出幾個字,內容不連貫也不相關)。
‧大小便失禁。
‧生活完全依賴他人照顧。
‧活動力減低。
‧變得幼稚。
‧有時會有不適當之行為(吃肥皂、異物、玩糞便)。
最終失去體力,永久臥床,最後更陷於靜呆狀態
‧癡呆症進入第三期時,逐漸喪失認人的能力


摘錄自:
維基百科 - 失智症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 衛教走廊

相關網頁參考:
認識失智症
有損大腦的陋習
十種增強記憶力食物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太極拳

研究報導
打太極拳可以增加免疫力,而替補醫學療法則能延長癌症末期動物的壽命

美國老人醫學雜誌近期一篇論文發現,打太極拳對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對於心臟病、退化性關節炎、癌症有緩解之效,可以加強老年人的平衡感而減少跌倒之發生,改善愛滋病患的健康狀況,減輕壓力憂鬱之症狀。
 
太極拳相傳由南宋時期道教鼻祖張三豐所創立,根據蛇和鶴這兩種動物的動作姿態而形成這套緩慢、優雅的拳法,流傳至今有七百多年的歷史。

打太極拳時神舒體靜,自然呼吸,動作呈圓形,可減少關節壓力而增進身體平衡力,且每個動作上下相隨,內外相合,可說是適合各種年齡層的全身性運動。

許多醫學研究也證實,打太極拳能使副交感神經的活性上升,對老化和許多疾病有預防的功效
 
資料來源:洛杉磯時報、每日新聞(Daily News)、科學發展月刊

摘錄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7/6/4/n1732404.htm

相關網頁參考:
24式太極拳分解教學
24式太極拳招式分解教學(吳阿敏)
李和生瀋陽東工講學專輯
李和生老六路教學

褥瘡

褥瘡容易發生在患者的枕部、耳廓、肩胛部、肘部、骶尾部、髖關節部位、膝關節兩側、踝、足跟部等處。原因是這些部位骨骼突出,容易受壓發生褥瘡。

預防褥瘡
1、幫助病人經常改變體位,使骨骼突出部位輪流承受身體重量,並按摩皮膚受壓處。
2、骨骼突出處還可以墊上氣圈、棉圈、海綿墊等,有條件的家庭可購買氣墊床、水墊床等,預防的效果就會更好了。
3、幫助病人翻身時應避免推、拉、拖等動作,以免擦傷皮膚。
4、保證營養,給病人食用高蛋白飲食,如雞蛋、牛奶等,可以增強抵抗力。
5、經常用溫水擦浴,促進血液循環。
6、保持床鋪平整、清潔,尤其是對大小便失禁的病人,更應注意保持皮膚和床褥的乾燥、整潔,及時更換尿墊,保持肛門清潔。

褥瘡初起時,患者局部皮膚常常紅、腫、熱、痛,這是受壓部位暫時缺血引起的。這時,只要增加病人的翻身次數,對受壓局部做環行按摩,不再使該處皮膚繼續受壓即可。

褥瘡繼續發展時,局部紅腫區域會向外浸潤、擴大,皮膚變硬,顏色由紅色變為紫色,並常在表皮形成小水泡,病人會有疼痛感。這時一定要用氣圈等墊高患處周圍,防止患處繼續受壓。但不要刺破小水泡,應讓其自行吸收,以防感染

如果表皮水泡逐漸擴大、破潰,應儘量保持局部清潔、乾燥,勤換藥。也可用紅外線燈在距離傷口30~50cm處照射,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鐘,注意防止燙傷。

如果感染繼續發展,必須及時送醫院救治,否則潰爛壞死可達骨骼,嚴重者可引起膿毒血症,危及生命。

摘錄自: 亞太中醫藥網 - 身體與疾病

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糖尿病

以下的糖尿病高危險群,更需要定期接受檢查:
1、有糖尿病家族病史
2、肥胖。
3、年齡≧45歲
4、生產超過4公斤胎兒及曾有妊娠高血糖之婦女。
5、曾有血糖過高記錄。
6、飲食熱量過高,又不運動的人。
7、高血壓(≧140/90mmHg)
8、高血脂(三酸甘油酯≧2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5mg/dl)


遠離糖尿病
積極地控制血糖則是維持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對於空腹血糖值到110mg/dl的輕度血糖異常民眾,更應開始積極透過飲食調節及運動等改善生活習慣,以健康的生活型態來加以控制。

健康的生活型態包括:
飲食控制─均衡飲食,遵守高纖、低糖、低油的飲食原則。

作息控制-盡量維持心情平靜,學習克服緊張、排解壓力的方法。平時不熬夜、喝酒,戒除吸煙習慣,並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另外,適度的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及身體的新陳代謝。

摘錄自:http://www.philcheung.com/Health/DIAB.htm

相關網頁參考:
糖尿病中醫養生保健手冊(共25頁)
糖尿病 關懷基金會
糖尿病 飲食和食療
過量糖份 危害健
糖尿病足 醫療站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化學治療

You Tube 相關網頁參考:



攝護腺癌

危險因子
年紀
年紀越大,得到攝護腺癌機率也越大,攝護腺癌病例有75%是年紀大於65歲的人,小於60歲的病例就只佔有7%,攝護腺癌病患平均年紀為72歲。

種族
非洲裔美國人是美國所有種族發生率最高的,為美國白人的三倍之高,相對的亞洲裔移民者攝護腺癌發生率最低

家族遺傳
例如父親或兄弟有攝護腺癌病史的人,其機率為一般人的10倍以上發生率

飲食
研究人員更近一步調查賀爾蒙、遺傳因子、飲食、環境及其他生活型態轉變等等與攝護腺癌的關係,例如一些國家(如中國、日本人)的低脂肪飲食習慣,只有少數人被診斷出為攝護腺癌,然而當他們移民至美國,其下一代有較高的發生率。

結紮
研究人員也研究男性結紮與攝護腺癌關係,有些研究顯示結紮會增加攝護腺癌的發生率,但也有研究顯示並沒有相關性。

症狀
由於攝護腺癌生長緩慢,多數人並無明顯症狀,當症狀出現時,通常是類似良性攝護腺腫大(如排尿困難、流量小、常有強烈尿意、血尿、排尿時有灼熱感)。當癌長出攝護腺體侵入鄰近組織時,有時會擴散至鼠蹊部的淋巴結,可能因而經由血液或淋巴液系統轉移至全身。攝護腺癌常轉移至骨骼,尤其是脊椎骨,因此骨頭痛也是攝護腺癌的可能症狀之一。

治療
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
應該只適用於有可能被治癒之攝護腺癌,且其手術後病患,其預期餘命大於十年

荷爾蒙治療
晚期攝護腺癌的化學治療並不太受到重視,其原因乃在於攝護腺癌細胞的生長速度相當慢,進入細胞週期進行分裂中的細胞很少,因此對化學治療的敏感性相當差。此外,由於罹患攝護腺癌的病患多為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家,較不易忍受化學治療的副作用,而大多數的攝護腺癌對荷爾蒙治療的反應相當好。

化學治療
一般而言,單劑化療藥物的反應率比較差,但多劑抗癌藥物合併使用可以增加有效率,降低血清中PSA的濃度,甚至於有部分研究指出可以延長病患之存活期。然而目前攝護腺癌化學治療的目標,仍然以「治標」(緩解症狀)、亦即減輕癌症引起的痛苦為主。因此,對於病情已惡化或醫師判定荷爾蒙治療無效的攝護腺癌,醫師可以選擇使用副作用比較少的化學治療。

放射線治療

目前以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影像精確界定攝護腺癌位置,配合高能量直線加速器、日益精進的電腦輔助治療計畫系統、劑量計算、合金鉛塊或多葉準直儀,以及即時顯像系統自動線上電子照野成像設備,放射治療技術逐漸能給予攝護腺癌極高的致死劑量,而不過份傷及周邊正常組織和皮膚。過去多年的經驗顯示,放射治療的確能長期控制攝護腺癌,臨床經驗上的確證明放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

攝護腺癌患者發生遠處轉移的機會非常高,較常轉移的部位包含骨骼、肝臟、肺部等。緩解性放射治療對於骨轉移病變之治療效果非常顯著,若有脊椎骨轉移不僅會發生疼痛,若發生病理壓迫性骨折,導致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等神經症狀,可考慮緊急遠距放射治療,以緩解症狀。由於攝護腺癌患者同時發生多處且大範圍骨轉移的機會非常的高,因此應儘量使用大範圍的放射治療。治療後,約70%的病人可以得到症狀緩解。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癲癇

癲癇是一種再發性的腦部細胞瞬間活動異常所引發的臨床現象,每次發作通常持續約數十秒至3分鐘,一次發作很少超過5分鐘。

臨床現象有各種不同的表徵,包括有意識障礙、肢體抽搐、舉動異常(如自動症)、皮膚感覺異樣等等,在發作時,電器生理學檢查(如腦波記錄圖,或腦電圖)顯現一大群腦神經細胞有異常性的齊發放電狀況。

 
相關網頁參考:
癲癇症 面面觀-1                 癲癇症 面面觀-2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肺腺癌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曹昌堯表示,肺癌可分肺腺癌、鱗狀細胞肺癌與小細胞肺癌數種,其中肺腺癌占50~60%,女性肺癌患者中比例更高達80%,成為威脅國人健康的隱形殺手。

可能致癌原因:
- 推斷有可能肇因於廚房的油煙與空氣汙染,或身心壓力、飲食失調。
- 可能與華人遺傳基因有關,但究竟其中機轉為何,還需進一步實證研究。

若有慢性咳嗽持續3週以上、痰中帶有血絲、容易氣喘、胸痛、體重異常減輕,甚至頸部摸到淋巴結硬塊等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

摘錄自:靜悄悄的健康殺手──肺腺癌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乳房纖維囊腫

更新日期:2011/09/30 00:0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乳房纖維囊腫很不穩定,也常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署立豐原醫院外科主任吳建廷表示,乳房纖維囊腫好發於中年婦女身上,但由於病因不是非常清楚,除了中年婦女外,也可能發生在年輕族群、孕婦、肥胖者、家中有乳癌疾病史者身上,但仍以3、40歲的婦女機率較高,男性極少見到。

吳建廷主任指出,乳房纖維囊腫多為良性的,變成惡性的機會很少,除了手術切除或是定期追蹤外,還有很多種治療方式,吃藥控制、針灸療法等皆是。其實一般定期追蹤就可以,少數有明顯症狀或反覆發作者,可以透過手術切除,或是服藥控制,但會有一些副作用,至於針灸療法對症狀可能也有一些幫助。

吳建廷主任指出,已患有乳房纖維囊腫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上需注意的事項就是定期追蹤,如果有抽菸習慣者應少抽菸比較好。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纖維囊腫原則上不用去預防,因為囊腫不是壞東西,目前也沒有確定的預防方法。

不寧腿症候群

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 Syndrome)是一種腦子想睡,而腿不想睡的疾病(有些病情嚴重的病人,也會侵犯到手臂)。此類患者的主要症狀,大多在白天時無任何症狀,到了晚上想睡覺時,靜靜躺在床上就覺得小腿有東西爬來爬去的感覺,說是癢又不是癢,有些人則是有刺刺的感覺或深部酸痛的感覺,非得要起床走動走動,才會覺得舒服,如此整晚反反覆覆的發生,等到腿舒服了能夠睡覺時,天已經快亮了,病人在臨床上最常抱怨的就是入眠困難。病情嚴重的話,有些人連手臂都會有這些感覺,但臨床上所見到的病例中,還是以兩側小腿為最常侵犯的部位,再來是足部、大腿及臀部,侵犯到下背部實屬少見。

不寧腿症候群的患者,約有超過1/3的患者,在10歲之前會開始出現症狀,因而常常被誤診為生長痛或注意力缺陷疾患(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患者通常會在40歲以後,當症狀變得更加嚴重時才會去求醫。

其實不寧腿症候群的症狀,不是只會發生在夜晚,有些病情較嚴重的人,白天靜坐在椅子上或靜躺在床上時,同樣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浮現出來,不寧腿症候群的症狀最嚴重的時間是在午夜12點至凌晨4點,症狀較輕微是在早上9點至下午3點。

不寧腿症候群在臨床的表現上,有四個主要特徵
(1)肢體常伴隨著感覺異常,一直想要移動肢體,這種感覺異常,經常被患者描述為爬行感(creeping)、蟲爬感(crawling)、疼痛感(painful)、搔癢感(tingling)、針刺感(pins & needless)、無法辨認或不舒服的感覺。
(2)不停的亂動,靜不下來。為了緩解症狀,患者通常會起床踏步或在床上輾轉反側,摩擦他們的小腿,彎曲或伸張小腿,洗熱水澡等。
(3)感覺異常的症狀在晚上會惡化。
(4)感覺異常在靜止時會變得更嚴重,例如:躺在床上或靜坐在椅子上。

臨床上,不寧腿症候群常見於孕婦、缺鐵、缺鎂、缺維他命B12及缺葉酸性貧血、風濕性關節炎、尿毒症、糖尿病引起的週邊神經病變、甲狀腺低下症、巴金森氏症、慢性脊髓病變、腰薦椎神經根病變及一些藥物(:三環抗憂鬱藥物、鋰鹽、鈣離子阻劑、過量咖啡因)的使用等,控制這些疾病及藥物的攝取,可使不寧腿症候群治療更為容易。

根據統計27%的孕婦有不寧腿症候群,通常在產後10天內,症狀會逐漸消失;另外在作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有20%40%會出現不寧腿症候群的症狀;而在缺鐵性貧血引起的不寧腿症候群,症狀主要跟ferritin有關,當ferritin小於50mcg/L時,就比較會罹患不寧腿症候群。

下列的問題,如果答案中有兩個以上(包括兩個)是肯定的話,那麼可能已經罹患不寧腿症候群
(1)在你欲上床入睡時,你的小腿是否有東西在爬的感覺?
(2)你是否因需要紓解上述的不舒服感,而起床走來走去,沖個澡,按摩小腿或做一些其他的活動?
(3)發生在你小腿的不舒服感覺,是否因你的靜坐或試著入睡時,而變得更嚴重?
(4)上述的不舒服感覺,是否在傍晚或晚上變得更加嚴重?
(5)你是否有入睡困難或難以維持睡眠的困擾?
(6)當你在睡覺時,是否有踢腿的動作發生?
(7)你在白天時,是否常覺得疲倦昏昏欲睡?
(8)你是否無法找到使你小腿有不舒服感的原因?
(9)若你在第一個問題答是,那麼是否有其他的家族成員跟你有相同的情況?

雲林分院神經內科醫師 葉世彬

糖尿病患睡眠障礙 血糖恐飆高

成大醫院內科醫師徐佩君指出,據研究顯示,糖尿病患有較高的比例有睡眠障礙,而睡眠障礙會使得血糖增高,兩者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危害糖尿病病患的生活品質,並造成併發症,這是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的。

徐佩君醫師指出,根據國外研究,第二型糖尿病病患有高達38%以上的比例有睡眠障礙,此外,使用安眠藥的比例亦是正常族群的四倍多。糖尿病患睡不好乃多重因子導致:包括:血糖的不穩、睡眠呼吸中止症、神經病變造成的肢體麻痛、不寧腿徵候群(rerestless‧leg‧syndrome)與夜間盜汗等等都會造成睡眠問題。此外由於糖尿病患患有憂鬱症的比例亦較一般人高也可能是睡眠障礙的原因之一。

睡眠為何會影響血糖的代謝呢?徐佩君醫師說,睡眠經由調節飢餓激素、瘦素、胰島素與可體松等賀爾蒙而影響血糖代謝與交感神經,而睡眠障礙會刺激交感神經活化與壓力性荷爾蒙造成身體的發炎反應,睡得不好的人傾向吃得比較多、白天容易疲累、懶洋洋而活動少,造成肥胖與胰島素阻抗,使得發炎更厲害,惡性循環使得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增多或使糖尿病病患血糖控制不良。此外,糖尿病患相關症狀與併發症干擾正常的睡眠,又再加重此惡性循環。

徐佩君醫師說,要打斷這個惡性循環,要由根本的原因下手,應包含完整的評估與多專科的治療:增加血糖的穩定性,避免夜間低血糖,治療不寧腿徵候群與使用藥物改善神經疼痛,如果有憂鬱的傾向,應諮詢精神科醫師。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患有極高的比例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而睡眠呼吸中止症易造成心血管疾病,可能患加重糖尿病本身易得到心血管疾病的狀態,因此,更應該積極發現並給予治療。徐佩君醫師強調,血糖與睡眠是健康狀況的一體兩面,糖尿病患的失眠問題是不容忽視,如果有問題,立即求助於專科醫師的協助,讓糖尿病維持在最平穩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