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視網膜剝離

     病因及分類
      1. 裂孔性視網膜剝離:
       當視網膜發生裂孔時,眼內的液體會經由裂孔處滲入網膜內,造成視網膜剝離;易發生於高度近視、視網膜周邊退化、白內障術後及眼球外傷的患者。  
2.牽引性視網膜剝離:
       眼球內的玻璃體某些部位與視網膜黏得很牢,若玻璃體發生纖維化病變時,會收縮而拉扯視網膜,最後引起視網膜剝離;常發生於增值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外傷性玻璃體出血患者。  
3.滲出性視網膜剝離:
       因眼球內發炎、組織水腫、滲出液聚集於網膜與眼球壁之間,導致視網膜剝離;多因葡萄膜炎、視網膜血管病變所引起。

預防與治療
    1. 高危險群之患者應定期(最好每半年一次)到醫院作眼睛健康檢查。
    2. 早期發現之視網膜裂孔或範圍較小之視網膜剝離,可以雷射光照射或冷  凍治療封住裂孔,使視網膜恢復原有的功能。
    3. 範圍較大或有合併症之視網膜剝離,則必須施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包括鞏膜扣壓術、玻璃體切除術、矽油或氣體填充術等。

以上摘錄自  眼部保健專欄
http://www.cgh.org.tw/Hsinchu/eye/retinal-detachment.htm

白內障的預防

白內障有先天性與後天性之分。後天性白內障最常因水晶體老化、蛋白質變性而生成,稱為老年性白內障,其他尚可因糖尿病、外傷、眼內發炎或長期使用類固醇而引起。先天性白內障則多見於家族遺傳或母親懷孕期間感染德國麻疹等疾病之幼兒

何時該手術呢? 

有了白內障,就應該定期眼科檢查。白內障初期並不須要手術,可以嚐試配戴眼鏡或藥物治療,然而一旦視力模糊影響到日常生活就可以考慮開刀了。千萬不要等到“全熟了”才要開刀,因為晶體乳化術雖是既安全又有效,但碰到全熟的白內障,手術難度就大大提高,反而容易發生問題,況且全熟的白內障還可能併發青光眼,增添治療的困難與風險。


白內障的預防
配戴防紫外線鏡片的眼鏡或太陽眼鏡,避免紫外線過度曝晒,可延緩晶體老化;多吃含抗氧化成分之深綠色及深黃色蔬菜水果;補充維他命AC E等也有幫助。保護眼睛避免碰撞或穿刺傷;不任意使用含類固醇的眼藥水等藥物,可預防繼發之白內障。


以上摘錄自: 眼部保健專欄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飛蚊症的檢查

  除非作眼底散瞳檢查,沒有醫生可以預測推知患者的飛蚊症是那一種;也沒有醫生可以預測患者的飛蚊症是否安全;就算眼底檢查作了,除非當時有病理性的變化,否則醫生也沒辦法保證它第二天不會有變化。所以說飛蚊症是很麻煩的,定期追蹤與緊急檢查是很重要的。  
 
什麼時候要定期追蹤呢?
  1. 高度近視
  2. 開過白內障
  3. 眼睛受過傷
  4.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  
 
什麼時候要作緊急檢查呢?
  1. 飛蚊變蝗蟲:也就是本來只有幾隻,忽然間變成數隻或一大團。
  2. 合併光視:本來只有蚊子、現在連晚上關了燈都有閃電。
  3. 一部份視野看不見、可能已有網膜剝離了。
  4. 視力忽然不好、不知什麼原因。  
以上摘錄自 眼部保健專欄
http://www.cgh.org.tw/Hsinchu/eye/myodesopsia.htm

青光眼的預防

青光眼是一種常見的眼睛疾病,雖不會傳染,但會遺傳;四十歲以上國人青光眼的罹患率約為百分之一,是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青光眼的預防
  1. 四十歲以上的人以及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最好定期(至少每年一次)到醫院量眼壓、接受眼睛健康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2. 若有下列症狀時,請儘快到眼科檢查:
(1)     視力模糊,周邊視野縮小(眼角餘光所見不如從前開闊)。
(2)     夜間看燈光有五彩光圈圍繞。
(3)     於暗處觀看景物時,有頭痛眼脹的現象。
(4)     頭痛眼漲,伴有噁心嘔吐的現象。 

以上摘自 眼部保健專欄
http://www.cgh.org.tw/Hsinchu/eye/glaucoma.htm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平日5大招,鍛鍊好眼力!

第1招:勤練眼睛運動
眼睛是五臟六腑的氣機,要養氣,先從眼睛鍛鍊起。
上班族可以在辦公室中找一個最遠的焦距,凝神注視30秒左右做練習。
容易分心的小朋友,可以利用自己的食指緩緩拉遠拉近約1分鐘做定神訓練。
平日多讓眼睛上下左右慢慢轉動,可以帶動眼睛韌帶肌肉活動,消除眼睛疲勞。
此外,眼要常閉,不僅可以增加淚液的分泌,也可以達到「閉目養神」的功效。
中醫認為眼睛使用過度時,容易產生肩頸痠痛,口乾舌燥、緊張焦慮等虛症。

第2招:使你眼睛明亮的簡單動作
熨目明神法:眼睛疲勞時隨時可練習。
1.手心摩擦溫熱
2.將掌心平貼眼部,慢慢吐氣,來回數次。

後顧無憂法:
1.坐定,兩手放在大腿上,全身放鬆
2.吸氣,脖子向左邊慢慢轉緊,眼睛儘量往後方看。
3.慢慢吐氣,脖子轉回中央。
4.換成右邊再做一次。

第3招:迅速消除疲勞的養眼穴道按摩
按摩可以增加眼睛的血液循環。眼睛痠澀時可按壓下述穴道,直到感覺痠脹即可。
纘竹穴:眉毛內側
睛明穴:眼睛內側
承泣穴:眼睛下緣落淚處
太陽穴:額頭兩側
合谷穴:手掌虎口處中心點

註:眼壓高、青光眼、高血壓者或眼睛有紅腫熱痛時,不要按摩。
註:一般眼睛的急性發炎期,如紅腫熱痛時,可以暫時以冰敷緩解;
但如果一般保健,則以熱敷為宜。疾病若未改善,請就醫診治。

資料提供: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

第4招:茶飲顧眼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日常的茶飲調養,可緩解眼睛的疲憊不適。像菊花、枸杞、決明子等都是中醫的養眼茶飲。
第5招:蔬菜水果,吃出好眼力
存在於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A、B群和抗氧化物,正是打造好眼力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近視雷射副作用

從身為第一線的眼科從業人員角度,來評估雷射近視手術,看法與一般商業操作方式是不同的!因我們知道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切開一個角膜瓣,而角膜上面是透明清澈無血管,上面亦佈滿周邊神經,而這些神經之感知細胞,正是用以監測週遭環境,以便隨時調節淚液的分泌。雖然手術造成破壞角膜的生理狀態,隨時間經過會減緩,然而多數接受手術者,都還是飽受眼睛容易乾澀的困擾!

除上述「淚液減少」之影響外,其他近視雷射手術之副作用尚有:
一、眼睛免疫力下降,容易紅眼!
二、畏光:夜間視力變差、陽光或燈光照射下容易感覺刺眼。
三、角膜縐折或移位:常見於LASIK,可能因外傷引起,造成不規則散光。
四、感染:因手術不潔,使傷口受到病菌感染。
五、乾眼症:雷射手術後淚水分泌會減少。
六、老花眼:接近或超過40歲接受手術者,看遠方的視力會改變,然而看近物仍然是老花眼,故仍需配戴眼鏡。
七、眩光或複視:手術初期常見,尤其因夜間瞳孔放大更易發生,嚴重時會影響交通或工作、日常生活安全。
八、視力不穩定:任何手術都有風險!任何醫師都不敢掛保證視力於術後都能維持1.0!甚至有可能矯正過度近視變成遠視眼!或「術後度數回升」,仍需配戴眼鏡!如此不是白花錢又白挨了一刀嗎?
九、眼睛調節力變差;看近容易疲勞不適!
十、其他未預期的意外傷害:如手術後因「角膜變薄」眼睛外力抗衝擊的適應力變差!若發生跌倒、交通意外,甚或乘坐遊樂場之海盜船、大怒神、雲霄飛車等設施,都可能間接造成眼底出血之終生視力障礙!

以上摘錄自:心靈驗光師~黃少宏(Joe)
文章出處:http://joe-eye.blogspot.com/2011/02/blog-post.html

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乾眼症


乾眼症的症狀
常見之症狀包括眼睛乾乾澀澀、容易疲倦、想睡、會癢、有異物感、痛灼熱感,眼皮緊繃沉重、分泌物黏稠,怕風、畏光,對外界刺激很敏感,暫時性視力模糊;有時眼睛太乾、基本淚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淚液分泌而造成常常流眼淚之症狀;較嚴重者眼睛會紅、腫、充血、角質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絲狀物黏附,長期之傷害則會造成角結膜病變,並會影響視力。
如何預防乾眼症
(1)正常之生活型態、睡眠充足、不熬夜;(2)均衡之飲食、不偏食;多吃含維他命A、C、E之蔬菜及水果,少吃油炸食物;(3)讓眼睛充分適當的休息、避免長時間用眼、過度疲勞,注意眨眼次數;(4)洗臉時注意眼瞼及睫毛之清潔,用熱毛巾熱敷可以減輕疲勞並增加淚液分泌;(5)戴隱形眼鏡時間不要過長、有不舒服即應取下;(6)有任何眼睛不適請找眼科醫師治療;千萬不要自行購買成藥長期點用。

摘錄自: 高醫醫訊月刊第21卷第1期 - 認識乾眼症


相關網頁參考: 眼部保健專欄 - 乾眼症

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葉黃素的功效

各項學術報告肯定葉黃素

葉黃素是目前唯一在眼睛被發現的營養素,為六百多種類胡蘿蔔素中的一員,屬天然的植物色素,且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補充;一旦經由人體吸收後,會累積在眼睛的視網膜與水晶體上,可見其對眼睛的重要性。

類胡蘿蔔素日常食用約50~60種,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含碳氫葉紅素類,主要有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和茄紅素等;另一類為含氧類,主要有葉黃素(Lutein)和玉米黃質(Zeaxanthin)。


眼睛當中的葉黃素,除了可以吸收紫外線與可見光中的藍光部分(電腦螢幕、電視、日光燈都會輻射出藍色光),避免活性氧(攻擊性強的氧)等一些自由基攻擊眼睛,以保護眼球內的組織。另一方面葉黃素還可以發揮強力的抗氧化能力,以抑制水晶體或視網膜的氧化。

許多研究報告都指出葉黃素對眼睛的重要性。在1992年Schalch W.的流行病學報告中指出,視網膜中的葉黃素對於眼睛有保護的作用。接著在2001年Bone R.A.等人進行對人體葉黃素營養補充的研究計畫中發現,患有老年黃斑退化症的患者,視網膜的葉黃素與玉米黃質明顯較正常人低。且在2004年Richer S.研究中指出,當患有黃斑性退化症的患者,給予葉黃素單獨補充或是葉黃素加上其他營養素的添加,對於改善視力功能都有幫助,在在都顯示葉黃素對於保護眼睛的重要性。

以上資訊  摘錄自:陳玫妃中醫師的部落格

2011年2月4日 星期五

水腦症

水腦可分成以下三大類:
(一)先天性水腦症(Congenital hydrocephalus
(二)疾病後水腦症(Hydrocephalus after disease
(三)正常壓力水腦症(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所謂正常壓力事實上腦壓還是高,只是壓力不高而且緩慢以至於接近正常。一般發生在老年人,典型的有三種症狀:即 走路不穩、小便失禁、老年痴呆。

腦水引流術
病人接受腦水引流術症狀即獲得改善。

腦外水腦症
腦部掃瞄(NPH-2)發現有腦外積水所謂腦外水腦症(external hydrocephalus)。這表示腦水引流過快,導致腦收縮使得腦水聚集到腦表面,由外向內壓迫腦部使病人出現症狀。
將引流管綁小使流數減少,病情就獲得改善。

NMT引流管是一種最新設計的管子,可以隨人體活動腦變化而自動調節引流速率,以避免流速太慢或太快導致病人之不適應。(健保不給付,自費約六萬元)。

只有病人出現水腦之症狀時(如頭痛,意識不清,走路不穩,小便失禁,老年痴呆)才是治療的對象。任何無症狀或正在進步當中的病人,雖然腦部掃瞄發現有水腦症仍不需治療。

手術治療
腦水引流術,亦即在顱骨鑽一小孔,將引流管放入腦室,另一端經皮下穿過頸部,胸部到腹部切一小口,放入腹腔內。讓腦水自動經由引流管流入腹腔,再經腹膜吸收回血液循環。手術簡單,只需30-40分鐘。

以上摘錄自:腦神經外科專家"許達夫醫師"自然醫學醫療網
http://www.nsshu.com/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19508

2011年2月3日 星期四

老年癡呆症

(腦退化症)
老年痴呆症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部分且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患者主要是老年人,根據一項在一九九八年發表的本地研究顯示,在65歲或以上人士中,約有4%會患上此病。年紀愈大,患病機會愈高。

病因可分為三大類:

  1. 阿氏痴呆症 - 成因未明,可能與遺傳有關
  2. 多發梗塞性痴呆症 - 因多次輕微中風令腦部受損而成 。
  3. 其他會令患者有痴呆症病徵的情況 - 腦積水、腦部感染、甲狀腺分泌不足、藥物中毒及抑鬱症等 。
徵狀:
早期 : 近期記憶力衰退, 思考能力減低 。
中期 : 情緒不穩,容易動怒, 日夜顛倒,四處走動, 日常生活需要家人協助 。
晚期 : 無法認出家人、 大小便失禁、 說話和理解力遲鈍、 完全喪失自我照顧能力 。

藥物
可改善早期患者的記憶力和減輕病徵,一些行為問題亦可通過治療去改善,但暫未有根治阿氏痴呆症及多發梗塞性痴呆症的方法

健康生活
多發梗塞性痴呆症可透過健康生活式,如保持均衡飲食、做適量運動、避免吸煙和酗酒,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等,將病發率降低。

老年癡呆10大警號

  老年癡呆症發病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病徵會逐漸浮現。任何長者若出現以下十大警號的其中數個,兼且維持一段較長時間,就應尋求進一步的檢查。
  • 記憶力衰退,影響日常活動。
  • 處理熟悉的事情出現困難
  • 對時間、地點和人物感到混淆。
  • 判斷力減退
  • 語言表達或理解出現困難
  • 對較抽象的觀念出現問題
  • 情緒或行為的改變
  • 性格轉變
  • 失去做事的主動性
  • 把東西放在不適當的地方
以上摘錄自:
http://www.3phk.com/v5article.asp?id=692&section=healthinfo

小腦萎縮症

正式醫學名稱是脊髓小腦運動失調症 (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 ,患者的小腦、腦幹和脊髓會產生退化性萎縮。致病原因大多數是自體顯性遺傳, 少數為基因突變。 一般患者在成年期發病,發病年齡大部份從二十至四十歲開始。

病徵
初期 :
  • 走路時 步履不穩,肢體 搖晃 ;
  • 動作反應遲緩及準確性變差;
中期 :
  • 說話時發音含糊不清,無法控制音調;
  • 眼球轉動不平順,影像容易產生 「 重疊 」;
  • 肌肉不協調感加重, 無法寫字 ;
  • 有時感到 吞嚥困難,進食時容易嗆咳 。
晚期 :
  • 說話極不清楚,甚至無法語言;
  • 肢體乏力, 不能站立,需靠輪椅代步。
治療方法
這是屬於退化性疾病,目前未有可以根治的藥物,治療的重點在復健治療,使患者 盡 可能維持最高的生活自理能力。


以上摘錄自:
香港肌腱協會 http://www.hknmda.org.hk/sick/sick13.htm

相關網頁參考:
台灣中華小腦病友協會
美國國家運動失調基金
遺傳性運動失調歐洲聯盟

狂牛症

狂牛症(Mad cow disease)的學名是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意思是「牛的海綿樣腦病變」。

狂牛症的潛伏期很長,可能長達好幾年,但是一旦發病,牛隻便會在幾個星期內死亡,患病的牛隻會先出現驚恐及易被激怒的狂牛行為,慢慢的變得行動困難、虛弱、然後死亡。牛死後經解剖發現大腦有萎縮的現象,及大量的神經細胞死亡。

傳染性海綿腦病變可發生在多種哺乳類動物身上,人也不例外,發現在人身上的是庫賈氏症(Creutzfeldt-Jacob disease, CJD)及庫魯症(kuru)。

人類的庫賈氏症可分為兩類:
傳統型的庫賈氏症,與狂牛症無關,多發生於中老人。
與食用狂牛症病牛製品有關的是新變型庫賈氏症(New variant Creutzfeldt-Jacob disease, CJD)。發生於年輕人(平均年齡廿九歲)。

新變型庫賈氏症的患者在剛開始時會出現一些精神科方面的症狀,如憂鬱、焦慮、及幻覺。慢慢地會出現走路不穩、行動困難、以及出現一些無法自主的肢體動作,最後終致智力衰退,精神障礙等癡呆症狀,多數患者在發病後一年內死亡。

目前對狂牛症無藥物治療,所以預防是最重要的。避免食用來自疫區受狂牛病變性蛋白質污染之牛羊的內臟、脊髓、骨頭等或避免使用相關製品如萃取自疫區牛羊之膠原蛋白的美容及醫療用品等是防治上最重要的方法。

摘錄自網址: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30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