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中年人 必備食材




逾40歲中年人 必備8食材


(中央社台北28日電)研究顯示,打從30歲起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平均每10年降低7%,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升高,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膽固醇和血壓就會攀升,但有8種食材已證明能協助對抗這些毛病。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8種食材分別是燕麥、櫻桃、杏仁、多脂魚肉、大豆、番茄、全脂奶以及雞肉。

★燕麥:燕麥含可溶性纖維β-葡聚糖(beta-glucans),有助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此外,燕麥含有獨特抗氧化成分燕麥醯胺(Avenanthramides),能預防動脈硬化
研究人員認定,每天僅吃3公克燕麥,就足以降低總膽固醇5到10%。
據估計,總膽固醇每降低1%,罹患心臟病風險就降低2%。

★櫻桃:櫻桃含豐富抗氧化成分花青素(Anthocyanin),有助對抗多種中年常見毛病,包括痛風和關節炎等。

★杏仁:可改善血糖濃度以及協助降低壞膽固醇和增加好膽固醇(HDL),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多脂魚肉:這些魚肉含有的Omega 3脂肪有助降低心跳速率和血壓,以及降低心律不整風險。Omega 3脂肪的最佳來源包括鮭魚、鯖魚、鮪魚、沙丁魚和鯡魚。為獲得最佳益處,每週必須吃至少4次。由於Omega 3脂肪不耐高溫,最好是低溫烹調,以生魚片方式生吃,可保護此有益脂肪。

★大豆:大豆含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s)能降低膽固醇、增加停經後婦女骨質密度以及改善男性生殖力

★番茄:番茄是抗氧化成分茄紅素(lycopene)的優良來源,有助預防癌細胞形成及擴散,以及預防動脈硬化。研究顯示,運動20分鐘後喝150cc番茄汁,有助預防攝護腺癌、肺癌、胃癌和心臟病。番茄加熱後,茄紅素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全脂奶:全脂奶有助對抗與年長有關的肌肉質量減少,尤其是50歲以後。研究顯示,運動後喝全脂奶有助增加肌肉質量

★雞肉:雞肉是蛋白質的豐富來源,有助增加肌肉和協助有效控制體重。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生薑 預防心血管疾病


生薑切片每日一片 預防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葉臻/綜合報導)以第一次腦中風患者來說,如果不注意,往後復發的機率不小。根據美國在1989年做過調查,首次中風的病人,有1/3在2年內復發。10年後,2年內復發的數字降低了,但5年內的復發率仍約1/3。該如何降低復發率呢?研究顯示,讓腦血栓中風患者服用阿斯匹靈可以明顯降低中風,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復發的機率,而這也是目前醫學界的共用法。

在以前,長期服用阿斯匹靈可能引起胃潰瘍,而現在阿斯匹靈在製作上已做了重大改良-在藥片外包一層膜,這層膜在胃裡不會破,到了腸裡膜才會融化而發揮藥效。因此即使長期服用,也不會導致胃潰瘍。

中醫師朱曉平表示,中風、冠心病等病是由血栓造成,即血管被血栓堵塞了,和血小板聚集有直接關係。阿斯匹靈治中風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能抑制體內血栓素A2(TXA2)的合成;它恰好是啟動血小板功能的關鍵。當阿斯匹靈抑制了血栓素A2,相當於降低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就不會輕易聚集,形成血栓,因而降低中風、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生率。

若還是不願長期服用阿斯匹靈的人,朱曉平醫師建議可以食用生薑這個偏方來成功預防心血管疾病。方法很簡單,即把生薑切成薄片,每日至少吃ㄧ片。薑只是一種食物,長期吃也沒有副作用,薑含有生薑酚、薑烯酮、薑油酮、去氫薑二酮等成分,這些成分能抑制血栓素A2合成,降低血小板功能,使之不容易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機率。尤其是生薑中的「薑酚」,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上,和阿斯匹靈相差無幾,所以無需擔心天然食物的療效不佳。這個簡單的小方法不但罹患冠心病胸痛、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可以用來治療,一般人用來保健身體,讓預防勝於治療。

不酗酒、不鬱卒 癡呆不來找




《失智症》不酗酒、不鬱卒 癡呆不來找


曾有一項美國大型研究發現,中年出現憂鬱症症狀,到了老年罹患失智症風險約增加百分之二十。研究人員也發現,從憂鬱症發生時機點可預測失智症類型,若是老年得憂鬱症,多半與阿茲海默症有關。如果是中年得憂鬱症,則與血管性失智症較緊密

研究人員分析一萬三千多人醫療紀錄,從四十、五十歲追蹤到八十多歲,再與沒有罹患憂鬱症的人做比較,結果發現,中、壯年罹患憂鬱症的人,老年較容易產生失智症。如果到了老年被診斷出有憂鬱症,失智風險更增加百分之七十。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一般精神醫學檔案」期刊。

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袁瑋表示,像酗酒、身體缺乏維生素B1都可能產生類似失智症症狀。有研究指出,助眠劑也會增加失智症發生機率。

另外,當身心壓力過大,容易造成體內類固醇濃度飆高,大腦海馬迴也容易受到傷害,此時也可能出現憂鬱、失智等症狀。

事實上,憂鬱症、阿茲海默症早期表現很相似,都常有記憶力下降症狀。要如何區分兩者差別?袁瑋醫師指出,憂鬱症患者記憶力大多是在幾個月內突然變差,而阿茲海默症多為慢性症狀,記憶力逐漸喪失,等忘東忘西症狀變得很明顯,往往症狀已持續一段時間。

其他差別在於,當詢問憂鬱症患者問題,患者不記得答案多直接回答:「我不知道!」但失智症患者可能就會隨便回答一個答案,似乎不太在乎答案是否正確。此外,憂鬱症狀常時好時壞、起起伏伏失智症記憶力下降症狀則是隨時間演進越來越嚴重。

袁醫師提醒,當家人、晚輩發現年長長輩突然開始忘東忘西,且會反覆問同樣問題,生活習慣也出現改變,像以前都搭公車,後來出門開始搭計程車,或逐漸變得不喜歡出門、煮菜味道改變,就要懷疑可能罹患憂鬱症或失智症,最好請專業醫師做鑑別診斷。

袁瑋醫師補充,腦部外傷也會讓失智症風險上升,因此民眾一定要好好保護大腦,騎機車、自行車要戴安全帽,避免頭部受到撞擊。

喝水也要挑時間?


飯前喝、早上喝?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天之中你會喝多少次水,有些人卻對水退避三舍,認為它沒有味道不好入口,但你知道不喝水,對身體的傷害嗎?喝水真沒這麼簡單!
如何觀察自己身體是否缺水?家醫科賴彥輝醫師表示,會先出現的反應為尿液變深,或者腋下皮膚乾燥,口渴則是在身體很缺水的狀況才會出現,且水對人體真的十分重要,因為,喝好水,才能維持人體內血液、淋巴、尿液、胃腸、呼吸和氣順暢地流動,同時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

身體缺水或喝過多水會造成什麼健康問題?賴醫師指出,身體缺水容易造成腎臟的負擔,腎臟、泌尿道發炎;若身體功能正常的多喝水是無害處的,但若腎功能不佳的人,必須要少量多次的飲用水,避免造成腎臟負擔過重;水中毒的原因就是人體在大量補充水份後,沒有同時補充鹽分(電解質)。造成血液鈉離子濃度偏低(低血鈉症)。開始的症狀是頭暈、伴隨噁心、嘔吐、頭痛或全身無力、倦怠,之後會造成大腦水腫、癲癇發作、意識不清甚至重度昏迷,數小時內可能致死。

常聽說,起床後先喝一杯水,對身體好是真的嗎?賴醫師也說,早上喝水是對身體有好處的,一早幫助代謝提供身體能量,也能改善便祕的問題。另一個也是許多人常說,在吃飯前先喝水,會吃得比較少?賴醫師也回應,飯前喝水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確實可以避免吃太多,但醒胃一說毫無醫學根據,若腸胃不好的人,則不建議飯前喝水,會使水分稀釋胃液,不利消化。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骨關節問題與保健


糖尿病 新藥

糖尿病患者新福音 新藥納入健保給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雖是一麻煩的慢性疾病,往往也容易罹患其他併發症,嚴重者可能死亡或截肢;但醫療的進步,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種類越來越多,使得血糖控制也變得容易。而根據嘉義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盧介祥表示,近期有一項糖尿病新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可以不必再付擔過於龐大的醫療費用。

盧介祥解釋,第2型糖尿病的特徵為身體內的胰島β細胞 對葡萄糖的反應異常,而GLP-1為體內控制β細胞的要素,第2型糖尿病病友因GLP-1機能損傷,無法妥善控制胰島素分泌。隨著醫學進展,類升糖素肽-1類似物,也就是GLP-1 analogs 的出現,可隨身體狀態調節糖尿病病友的胰島素分泌,可望讓血糖控制更容易、更安全與輕鬆。

他進一步解釋,新型糖尿病用藥屬於「類升糖素肽-1類似物」(GLP-1 analogs),因與人類GLP-1同源性高達97%,不易產生抗藥性,對胰島多種細胞發揮作用,能增加胰島素分泌,同時促進β細胞新生,對長期控制血糖更具直接效果。

傳統血糖藥物不易將血糖控制於穩定值,容易感到飢餓,可能讓患者吃得更多而增加體重。新藥物能延長食物在胃裡消化的時間,產生飽足感,以降低食慾,使病友體重不因治療增加。根據研究顯示,平均最多可減輕3.4公斤,持續且穩定控制體重,相對治療效果加乘。而新藥物的半衰期也長達13小時,因此一天只需打一針即可

盧介祥說,健保局今(2012)年10月1日起,通此藥的健保給付,適用於「第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合併式藥物治療,針對血糖控制治療不佳的糖尿病病友給付。而他也提醒,雖藥物治療的方式變多,但患者同時需定期血糖監測,防止病情惡化,同時改變生活型態,透過均衡飲食及運動,來積極對抗糖尿病。

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飛蚊症 視網膜剝離的前兆

3C成癮族/飛蚊症 視網膜剝離的前兆

2012/10/08
【聯合報/記者邱立雅/報導】

飛蚊四起 玻璃體退化混濁
國軍花蓮總醫院眼科醫師李嘉宏解釋,飛蚊症的成因主要是玻璃體組織結構退化。玻璃體是充塞於眼睛中間的透明物體,為了讓光線透過,每一層組織以一定的角度,一層接著一層的排列,在玻璃體的邊緣,部分是與視網膜黏在一起的,這也是最容易發生問題的部分。

至於什麼叫做「飛蚊症」?
真正的醫學名詞是「玻璃體混濁」,或是「玻璃體退化」。玻璃體位於水晶體的後方,占整體眼球體積的80%。30歲之後,部分的玻璃體膠質逐漸液化,經過一連串作用,呈現出玻璃體混濁,眼睛前開始會出現透明的小點或是飄浮物,這就是初期的飛蚊症。

黑影游絲 數量遽增要留意
李嘉宏醫師叮嚀,如果數量突然增加,就要小心,有可能是視網膜剝離的前兆。

造成飛蚊症的原因有三:
其一是年齡的增加;
其二是高度近視,因為眼睛的眼軸變長,而玻璃體並未增加,造成結構的變化;
第三是眼睛遭受撞擊,包括劇烈的震動,造成層層疊疊的組織液化。

「飛蚊症是不是一定要檢查治療?」
李嘉宏醫師建議一定要檢查,他表示,雖然90%是屬於良性的飛蚊症,但約10%的飛蚊症,是屬於需要積極治療的飛蚊症,如: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剝離、虹彩炎、玻璃體出血與視網膜血管阻塞等,這些少數的飛蚊症,若不盡快治療,有可能造成視力的嚴重受損。

全文網址: 3C成癮族/飛蚊症 視網膜剝離的前兆

每天2片起司 降低糖尿病風險

  • 2012-10-08    中國時報    江靜玲/倫敦報導
 ▲根據英國與荷蘭一項共同研究顯示,每天吃一些乳製品,有利人體新陳代謝。(本報資料照)
 一項由英國和荷蘭共同研究的調查報告指出,每天只要攝取55克、大約2片的起司,即可減少12%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這項由英荷科學家針對歐洲8國,1萬6800名健康人士和1萬2千400名糖尿病患者,進行的追蹤調查發現,除了起司之外,每天攝取55克優格也可以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指出,這是由於乳製品中含有一種叫做「反式棕櫚烯酸」(trans-palmitoleic acid)的成分。這是「順式棕櫚烯酸」(cis-palmitoleic acid)的「表親」。人體肝臟原本就會自行製造防止糖尿病的「順式棕櫚烯酸」。而人體從乳製品吸收「反式棕櫚烯酸」後,很可能在體內會模仿「順式棕櫚烯酸」的正常生物學角色,進而降低罹患糖尿病的機率。

 針對這項研究,英國糖尿病協會(Dibetes UK)認為,大眾不宜將任何類似研究過於簡單化,建議人們平日飲食,仍應保持均衡,以多蔬多果,少鹽少油為主。

 有的營養專家則警告,現代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和熱量均過高,即使乳製品對預防糖尿病有益,也需選擇食用低脂產品,否則攝入太多的脂肪與熱量,未蒙其利,恐怕反先受其害。

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良醫人人可為

巧克力延緩失智症

  • 2012-10-07    中國時報    諶悠文

 義大利一項研究顯示,每天吃一塊巧克力,有助於延緩失智症和阿茲海默氏症。

 義大利拉奎拉(L’Aquila)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喝可可飲,有助於改善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輕度認知障礙」,這種記憶力衰退症狀可能進一步發展成失智或阿茲海默氏症。

 這項研究把97名70歲以上的經診斷罹患「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分成3組,每組30人,每天分別給予高、中和低3種不同濃度的可可飲。可可飲含有黃烷醇(flavanol)成分。這種化學物質與降低失智症風險有關,而且存在於各種食物中,包括黑巧克力等可可產品都富含黃烷醇。

 接受這項實驗的老年人被限制飲食,以排除掉其他黃烷醇來源,如:茶或紅酒。8周研究結束時,再評估他們的認知功能,包括工作記憶和訊息處理速度。

 結果發現,每天喝中、高濃度可可飲的人,在許多項目的認知功能測驗分數明顯比較高,包括工作記憶。喝較高濃度可可飲的人,認知功能改善程度比喝低濃度者好很多。

 喝中、高濃度可可飲(黃烷醇含量較高)者,其胰島素抗性和血壓也降低。論文發表在《高血壓》(Hypertension)期刊。

 主持這項研究的戴西德瑞表示,這項研究提供了振奮人心的證據,證明攝取可可的黃烷醇,並搭配控制熱量的營養均衡飲食,可以改善認知功能,不過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確認其功效能持續多久,以及需要吃多少可可才能攝取到適當的黃烷醇,讓身體更健康。

2012年10月6日 星期六

久坐提高腎臟疾病風險

24DRS


【24drs.com】有更多證據顯示,久坐可能對健康有害。每天長時間坐著的人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發作、甚至某些癌症的風險較高。現在又發現,久坐還可能提高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尤其是女性。
  
  相較於一天坐不到3小時的婦女來說,那些每天坐超過8小時的婦女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機率多了30%。久坐也與男性腎臟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但程度較輕。
  
  例如每天散步30分鐘等規律的體能活動,可以減少男性腎臟疾病的風險,但無法減少女性的風險。英國萊斯特大學的Thomas Yates醫師表示,男性以運動消除久坐負面影響的效果比女性好。  
  腎臟會過濾血液中的雜質,產生尿液。在美國,大約有10%的成人(超過2千萬人)罹患慢性腎臟疾病,一段時間後變得腎臟功能不佳。腎臟病患者罹患心臟病、貧血、骨骼疾病、以及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較高。  
  這篇研究是請約6千位成人提供每天坐著的時間,以及做適度或激烈運動的量。結果顯示,坐的時間最少的人,無論是否有定期運動,無論是超重或肥胖,形成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最低。  
  Yates醫師表示,生活方式對於腎臟疾病也是非常重要的,整體來說,久坐對健康有負面影響。
  
  彭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的Marc Hamilton博士認為,大家都越來越清楚,不論是否健康或肥胖,活動或不活動,久坐對每個人都不好,但目前尚不清楚每半小時左右起來活動一下是否有影響。
  
  他自己的研究則顯示,當人們長時間坐著,無論是坐在辦公桌前或是在家裡看電視,並不是完全不動的。事實上,他們通常會花費約40%的時間四處走動。
  
  這篇研究刊載在10月號美國腎臟病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中。
  
  資料來源:
http://www.24drs.com/WebMD/chinese_t.asp?page=1&who=091e9c5e80b4d958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強化骨骼祕方

除了攝取足夠鈣質、維生素D和改進不良的生活習性如酗酒、抽菸、喝大量咖啡等之外,多從事規律的運動和把握強化骨質的好時機,才是強健骨骼的基本之道。

人生,鈣質可被大量的吸收時期:

第一是嬰兒期,是鈣累積骨頭中最有效的時期,嬰兒可從母乳和嬰兒配方獲得大量鈣的來源,為骨骼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二是青春發育期,由於男、女性荷爾蒙大量分泌,促使鈣的吸收率提升至百分之五十,且加速骨骼貯存鈣的能力,此時,骨骼的生長、鈣化與身高明顯的增高有絕對的關係。

第三為三十五歲的成年期,是骨質含量最高值。趁此年齡之前,多補充鈣,可因應更年期卵巢萎縮,所造成的骨質大量流失。

對女性而言,有段特殊的懷孕期和哺乳期,亦是增加鈣吸收的時機,此階段鈣的吸收率如同青春期一般,可達百分之五十,只要多多攝取鈣,就能在這個時段,大量的貯存鈣在骨骼裏。

由於人體對鈣的吸收能力有一定極限,不必一次大量的補充,鈣在骨骼的堆積是一點一滴的,需要長時間累積。「細水長流」的補鈣法,才是強健骨骼最具成效的方法。

防治腎臟病

1、喉部、扁桃腺等發炎鏈球菌感染時,需立即根治
吃抗生素要徹底,不可中途而廢,否則鏈球菌容易感染腎臟發炎。(尤其小朋友更需要注意)

2、不使用未經醫師處方的藥物
許多藥物需經腎臟排泄、代謝,一旦使用方法不對極易造成腎臟負擔,最有影響的是抗生素及止痛劑,其他如利尿劑或中藥草(尤以減肥中藥)。

3、暴飲暴食或不當飲食習慣有害腎臟健康
現代人喜好的速食及加工食品為高鹽、高脂和高蛋白的食物常種下腎臟病的病因。食物蛋白質(產生含氮廢物)含量愈高腎臟負荷愈大。太鹹的食物鈉含量高,長期食用易導致高血壓。此外,速食湯、碳酸飲料、可樂則是鉀、鈉離子高,甜份、熱量高,喝多了可能導致肥胖、高血壓和糖尿病而使腎功能受損。

4、婦女懷孕前作腎臟功能檢查,可避免尿毒症之發生
婦女懷胎時,因腎臟負擔加重。所以婦女懷孕前最好檢查有無腎臟病,如果有相當程度的腎臟病時(有時自己都不知道),請速與腎臟專科醫師研討可否懷孕,否則盲目懷孕,可能使腎臟病馬上惡化。

5、腎臟病請看專科醫師
亂吃草藥偏方只有加速惡化,不幸得到腎病,請馬上看腎臟專科醫師做最適當之處理,否則亂找江湖郎中吃草藥偏方,誤了治療時機衍生更多的併發症,甚至於短期內會變成尿毒症

6、適量(充份)喝水不憋尿
尿在膀胱裡太久很容易繁殖細菌,細菌很可能經由輸尿管感染到腎臟,每天充份喝水隨時排尿,腎臟亦不易結石。

7、控制高血壓
如有高血壓,請馬上就醫治療,將血壓控制在安全範圍內,因長期的高血壓將不停地破壞腎臟之微細血管【因腎臟是由百萬個腎小體(微血管)組成的】。

8、控制糖尿病
因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慢慢地會硬化,尤其末稍微血管。因腎臟是由數百萬細微血管所組成的,所以糖尿病嚴重時,腎臟的功能也可能壞了。據統計有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洗腎)病人是由糖尿病末期引起的。

9、喝標準無污染的水,不要喝成份不明的井水或河水
【恐怕重金屬含量高】,不吃、不飲用不合格的加工食品【不合格的加工食品添加劑會殘害腎臟】。

10、勿輕忽症狀並記得經常做腎功能檢查
每半年就必須做一次尿液篩檢、血壓的檢測。因為幾乎大半的腎臟病人腎臟損壞過程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所以等到身體感覺不適時很可能已到了腎臟病的末期-需靠洗腎機活命的時候了。

11、腎臟病不是腎虧
腎臟是沁尿系統與傳統中醫所講的(腎虧)沒有關聯。男性的性荷爾蒙是由「睪丸」分泌;女性是在「卵巢」,尤其男、女的腎臟可互相移植,可見腎臟與性無直接關係。

摘錄自: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健康中心 - 健康DIY 健康櫥窗

幹細胞造卵

全球首例 幹細胞造卵助妳好孕

台灣新生報
日本各大媒體均引述「科學」雜誌(Science)電子版,報導京都大學教授齋藤通紀等教授這項研究成果。

這支研究團隊去年已提出報告,成功地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製作出可具有生殖力的精子,如果能運用於人體的話,理論上,無法造精的男性及無法造卵的女性,可以皮膚細胞等為基礎製造。

京都大學副教授林克彥等人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從母鼠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培育出可生成卵子的「始原生殖細胞」,同時也從胎兒身體取出未來將形成卵巢的細胞,同步培養之後,移植到實驗鼠卵巢,培育出卵子。

研究團隊將如此培育出的一六三個卵子與自然形成的精子進行體外受精,結果實驗鼠生出三隻雌雄鼠。鼠寶寶都正常,與其他的實驗鼠交配,有孫子輩誕生。

利用以受精卵為基礎所製造的胚胎幹細胞(ES細胞)進行實驗,也得到同樣的結果。

研究團隊認為,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造卵的過程觀察,可更加解析至今還無法釐清的卵子生成機制,有助於不孕症的分析。

如果運用在人體上,因卵巢疾病而無法造卵或因卵子老化導致難懷孕的女性,或許可從皮膚細胞等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製造新卵。

但研究團隊指出,這次的實驗要運用於製成人類的卵子與精子是有困難的。因為人類與老鼠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性質不同,人類要製造始原生殖細胞相當困難,而且基因也可能受損。加上,以人工方式造卵,倫理上將受到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