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推拿

中醫推拿又稱按摩療法,是一種既不用吃藥,也不用其他醫療器械,儘憑醫生雙手根據病情運用各種手法來進行的治療方法。

推拿的基本手法:推拿是在病人身上作節律性的動作,有二十多種不同的手法。常用的有推、拿、按、摩、搓、搖、揉、點、壓、滾等十多種。手法的運用和病情、部位、以及醫生個人習慣、心得都有關,所以推拿醫生的手法不完全相同。然而手法的目的卻是一致的,總的要求是要柔和,有力,持久,並要深透到組織深部,才能起到療效。

現將推拿常用的基本手法及其作用簡述於下。
1. 推法:
用指、掌、或肘部著力於一定部位上,進行推動,此法刺激量中等,接觸面積小,可適用於全身各部穴位,常用於頭面、胸腹及四肢關節處。具有舒筋活絡,健脾和胃作用,故用於頭痛、胃痛、腹痛及關節痠痛。
2. 拿法:
用一手或兩手拿定患處的肌肉,向左右輾轉的叫輾轉拿,向中緊縮的叫緊縮拿進行一緊一鬆的拿捏,拿法刺激較強,具有祛風散寒、緩解肌腱、肌肉痙攣等作用,常用於項強、頸肩及四肢肌肉痠痛。
3. 按法(包括點、壓法):
用拇指或掌根等部按壓一定部位或穴位,逐漸用力深壓捻動,點法和壓法的動作與按法大同小異。具有放鬆肌肉,誘導止痛,矯正脊柱畸形的功能。故用於肢體痠痛麻木、脊柱側彎、胃腹痛等。
4. 摩法:
用手掌面或手指面在穴位上,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環形的有節律的撫摩,摩法沒什麼刺激,輕柔緩和,是胸腹、脅助部常用手法,具和中理氣,消導積滯,調節胃腸蠕動功能。故常治脘腹疼痛,食積脹滿等。
5. 搓法:
用雙手的掌面挾住一定部位,相對快速用力搓揉,並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具有舒鬆脈絡,調和氣血,放鬆肌肉的作用,常作為推拿治療的結束手法。
6. 搖法:
用一手握住關節近端的肢體,另一手握住關節遠端的肢體,作緩和迴旋的轉動,搖法具有滑利關節,鬆解韌帶及關節囊的粘連,增強關節活動的功能,故常用於頸項、腰部、四肢關節的強硬或運動障礙,屈伸不利等情況。
7. 揉法:
用一手大魚際或拇指正面,不離應揉的穴位,婉轉迴環的揉動,揉法亦輕柔緩和,具寬胸理氣,消種止痛作用,故常用於脘腹脹滿,胸悶脅痛,便秘,以及外傷引起的紅腫疼痛等。
8. 拍法:
用虛掌平穩而有節奏地拍打患部,有單手拍,雙手拍等,拍法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除肌肉疲勞和緩解痙攣的作用。故常用於風濕的肩背、腰臀及下肢痠痛,局部知覺遲鈍或肌肉痙攣。
9. 滾法:
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壓於患處,運用腕關節外旋的連續動作,滾法壓力較大,接觸面較廣,適用於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較豐厚的部位,具有舒筋活血,緩解肌肉、韌帶痙攣,故常用於風濕痠痛,麻木不仁,肢體癱瘓,運動功能障礙等。

其他如扳法,是雙手作相反方向用力扳動肢體畸形。
踩矯法,是單足或雙足踩踏一定部位,對腰部椎間盤突出症有幫助復位和矯正脊柱畸形的作用,但這些方法須有經驗的推拿醫生掌握應用為好。

推拿的適應症和禁忌症:
1. 適應症
落枕,腰背痛,急性腰扭傷,肩關節周圍炎,腰椎間盤突出症,坐骨神經痛,頭痛,胃脘痛,胃下垂,失眠,以及小兒疳積(脾胃虛弱)等。
2. 禁忌証
懷孕或月經期婦女的腹部和腰砥部不宜推拿,正在出血部位以及皮膚病病變處不宜推拿,一切急性傳染病以及結核菌或化膿菌引起的運動器官病症不宜推拿,骨折、脫臼應以整復手法為主,也不宜推拿。

推拿的治療作用可能有以下幾方面:
1. 疏經活絡
由於手法的機械能轉化為熱能,促使毛細血管擴張,增快血液與淋巴的循環。
2. 消腫止痛
由於病變部位血液與淋巴循環改善,加速水腫和病變產物的吸收,使腫脹攣縮消除。
3. 疏通氣血郁滯
由於手法可解除軟組織的痙攣、粘連、嵌頓和錯位。
4. 捏脊、推拿腹部
可促進胃腸蠕動的正常化,促進消化腺的分泌,有利於消化功能改善,故對脘腹疼痛有幫助。
5. 推拿有調整神經奮與與抑制作用,有利於改善失眠,降低血壓。
以上治療作用均屬推測,尚待探討研究。

摘錄自: http://www.sotcm.com/tuina.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